预计未来一周内,强寒潮天气将持续。
今年最强寒潮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具体持续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冷空气的强度、持续时间和范围,以及气流的移动速度和方向。
当最强寒潮袭击时,寒冷天气可能持续数天甚至一两周,严重影响生活和经济,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寒潮可能持续更长时间,特别是在寒冷地区或极地附近地区,人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寒保暖准备,确保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17省区市将迎“断崖式”降温,寒潮将至,这是冷冬的标志吗?
气温断崖式下降,预计未来三天,我国由北至南将迎来大范围降温,范围从内蒙古中部一直延续到广西,降温幅度普遍在6度以上,最高降温幅度甚至超过10度,届时这些降温区域,最低温度普遍达到零度。
再看看什么是寒潮,以及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预警信息,寒潮在不同国家的定义不尽相同,而且也并不是每一次降温都能称之为寒潮,普通的降温只能称之为“冷空气”,在我国,一般将24小时内气温下降8度及以上,或已经下降8度以上,且最低温度皆处在4度以下,才可定义为寒潮来袭,会发出蓝色预警,而24小时内如果气温下降12度及以上,或已经下降12度以上,则会发出寒潮黄色预警,同理气温下降16度以上,则会发出寒潮红色预警。
从寒潮的定义以及预警信息等级,再结合上图的“降温预报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出,虽然本次气温断崖式下降会影响17个省区市,但这17个省区市中只有部分地区会发出“寒潮预警”,且都为最低级别的蓝色预警,主要集中在华北、华南区域。
结合此季节我国历年降温数据来看,本次寒潮就只是一次普通的冷空气南下,与所谓的“冷冬”概念并没有直接关系,比如像最近的2018年冬季,12月4日、12月24日,我国都出现了大规模寒潮,为此也都发出了寒潮预警,影响范围甚至远超当前17个省区市,但2018年并没有出现“冷冬”,且相比之下,今年的寒潮比往年来的要晚一些。
冷冬概念主要是与拉尼娜现象有关,且影响范围仅仅包含我国,虽然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已经宣告形成,但拉尼娜也只是一个统计性的概念,只能说增加冷冬概率,但不能作为冷冬的唯一依据,拉尼娜导致的冷冬,主要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而本次寒潮由北至南,气温下降剧烈区域更多体现在中部,所以也不能与“冷冬”概念挂钩,两者根本就是不同的气象系统。
每年这个季节,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基本都是先在西伯利亚生成,然后再组团南下,通过蒙古进入我国,如果冷空气强度不高,则基本会被阻挡在秦岭以北,而一旦冷空气强势,就会翻越秦岭,影响华中、华南地区,本次冷空气就属于“加强型”冷空气,但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时间早就到了,在地球公转,以及黄赤交角的影响下,西伯利亚地区此时的温度早就已经在零下25度左右了,低气温使该区域气压不断升高,最终形成冷气团,向低纬度压迫。
虽然本次寒潮与“冷冬”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强度还要低于往年,但本次寒潮来临时间比较晚,影响范围比较靠南,所以南方地区要加强对寒潮的防范,因为南方地区遭遇寒潮时,由于雨雪增加,湿度大,极易导致路面结冰湿滑,且潮湿环境伴随寒潮时,体感温度会非常低,甚至比东北地区还要冷,所以要注意增添衣物。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