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正在积极发展成为世界级生态岛,通过打造生态农业、智慧海洋和绿色交通等项目,逐步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崇明正努力构建“一江一河”生态系统,加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同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崇明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绿色、智能的城市,为市民提供更加美好、便捷的生活环境。
说到崇明,大多数受访者都摇摇头,他们觉得崇明是一个被上海遗忘的角落,是的,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崇明确实没有跟上其他兄弟地区的步伐,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崇明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它远离城市的喧嚣,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产品丰富,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和休闲的好地方。
正是这些优势,市政府将崇明未来的发展定位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旅游生态岛,2018年5月30日,市政府批准的上海崇明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一目了然;
1、交通包括地铁、连接沪崇启的沿江高速铁路和几条新的高速公路,一旦这些规划中的铁路和公路建成通车,崇明和城市的交通将非常方便;
2、在崇南、崇中、崇北两区的功能定位上,每个区域的规划都会突出各自的优势;
3、崇明是休闲养生的地方,医疗卫生和疗养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跟上;这里还有很多优惠政策不一一介绍,简言之,我们应该回答这句话,现在你喜欢忽略崇明,将来你爬不起崇明,崇明的未来一定值得期待。
崇明岛是如何形成中国第三大岛屿的?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东西约76公里,南北约13公里~18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岛屿,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入口,海拔3.5米~4.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
崇明岛位置图
崇明岛大部分地区属于上海市崇明区,常住人口66万,区政府驻扎在城桥镇,但很少有(约28平方公里)属于江苏省海门市海永镇和启东市启隆镇。
崇明岛示意图
崇明岛还是弗雷泽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
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但它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吗?
冲积岛是一个由河沙淤积形成的岛屿,也被称为沙岛和沙洲,冲积岛主要分布在河口地区,其地质结构与河口两岸的平原相同,由于它主要由沉淀物组成,结构松散,其外观轮廓非常不稳定,每次洪水或强潮后都会影响其形状,冲积岛的面积一般较小,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是位于上海的崇明岛。
弗雷泽岛卫星图
弗雷泽岛(Fraser Island),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海岸的福瑞沙岛和芬瑟岛,长122公里,宽约5公里~24公里,总面积约1630平方公里,移动的沙丘、彩色的沙悬崖、雨林植物、清澈的海湾和白色的海滩构成了岛上独特的自然景观,联合国于1992年注册了该岛作为世界遗产之一。
维基百科全书指的是弗雷泽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纯砂岛,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百度百科全书指的是弗雷泽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世界纪录指出,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是崇明岛。
弗雷泽岛的风景
从外观上看,崇明岛形状狭长,长江带来的大量沉积物堆积,几乎是沙岛,崇明岛目前正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每年土地面积约487万平方米,弗雷泽岛的沙丘已堆积到海拔244米高,海平面上的沙子总体积达到113立方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典型、最大的沙岛,在岛的东海岸,长长的沙滩绵延不断,被称为“75里海滩”。
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
众所周知,岛屿的形成有很多种,要么与火山活动有关,要么与结构活动有关,要么与珊瑚活动有关,崇明岛应该如何形成?
让我们来看看弗雷泽岛是如何形成的。
弗雷泽岛非常特别,简单地说,它是由猛烈的海浪和风“建造”而成的,从卫星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典型特征:条状长,沙滩狭窄笔直,长期测量数据显示,它的形状会发生细微的变化,因为它靠近澳大利亚东海岸,海水会在风的吹动下形成洋流,然后卷起海滩和海底的沙子一起前进,如果遇到海底不平的岩石,沙子会沉淀堆积,直到形成新的陆地高于水面。
往事越千年,下面就来说说崇明岛的历史。
长江东下流入河口地区时,由于比例下降、流速减慢等原因,大量沉积物逐渐沉积在这里,一方面在长江口南北岸造成滨海平原,另一方面在河口形成星罗棋布的沙洲,这样,崇明岛就逐渐成为典型的沙岛,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崩溃变化,从暴露的水面到最终形成一个大岛!
中国地形图
中国的地形呈西高东低的趋势,呈三级阶梯,由于西高东低地形的影响,中国主要河流的流向从西向东流动。
中华文明的经济中心也呈现出从西向东迁移的趋势,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经济中心一直位于黄河流域,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宋朝以后,开始有“湖广,世界足”、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中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为何中华文明经济中心的转移趋势也与河流的走向一致?这也与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中国西部曾经是经济文化中心,农业发展最早,水土流失也很严重,肥沃的表面土壤流失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地力衰竭,随着黄河和长江东部的流入,这些肥沃的沉积物堆积在长江和黄河的入口处,使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海岸线不断扩大。
直到战国时期,中国沿海地区的天津才成为夏商周时期的陆地,3000年前,今天上海的外滩和浦东仍然是一片海洋。
近1500年来,崇明岛的发展最能体现泥沙自西向东的堆积过程。
唐代以前,长江入口处没有崇明岛,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长江入口处形成了两个小沙洲,称为东沙和西沙,江苏省丹阳市、句容市等地迁居居民1300多年,东沙和西沙形成后,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代地方官员在西沙置崇明镇,“逐渐积高广,渔樵者依之而为,遂成田庐”(出自《读史方舆纪要》)。
崇明岛751年
宋代,姚、马家浜、平洋沙等沙洲堆积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沙岛依次北下或倒塌,东沙和西沙逐渐倒塌,后来,长沙形成了今天的崇明岛。
1736年崇明岛
黄河的泥沙跑到长江口
到了南宋,崇明岛的发展速度加快了,因为在这个时候,不仅崇明岛积累了长江的沉淀物,黄河的沉淀物也在这里积累,经过两年的炎症建设(公元1128年),南宋东京府将杜充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拉开了黄河大堤,向南滚动,汇入泗水,从泗水再到淮河,再到淮河,从那时起,黄河的沉积物就会随着长江之水直接堆积在崇明岛。
到了明清时期,崇明岛的面积已经很大了,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第三大岛屿。
崇明岛民国时期
长江门户,东海瀛洲
崇明岛三面临河流,形似卧蚕,东南靠近东海,西南分别与江苏常熟、太仓、上海嘉定、宝山、川沙、南汇等县相望,东北分别与江苏启东、海门市相望。
崇明岛卫星图
崇明岛位于北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湿热,东南风盛行,冬季干冷,北风盛行,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岛上有许多历史名胜和文化景观,早在明清时期,岛上就有“金鳌镜”、“吉贝连云”、日本八景,如“玉宇机声”。
崇明岛作为一个岛屿,当然有一些独特的资源和景观,大致有三个特殊的场景:
最大的特点是蟹多,崇明岛,特别是在附近海边的泥滩上,到处都是蟹穴,因此崇明岛也被称为“蟹岛”。
第二个特点是海滩芦苇成林,由于芦苇适合海滩生长,生长强劲,在崇明岛北岸和东南岸可以看到几公里宽的芦苇带,芦苇不仅可以保护海岸,促进淤泥,还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
崇明岛风光
第三个特点是岛屿的形状迁移无常,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与基岩岛不同,崇明岛几千年来基本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自始至终都在发展。
崇明岛还有一个美丽的古名:“东海英洲”,据说古代东海有一个英国的边境,这是一个不朽的地方,但这个不朽的岛屿并没有稳定下来,而且一直不稳定,秦始皇和汉武帝派人到东海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