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一本去毛坦厂有用吗_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的出现是教育的成功还是教育的失败,你怎么看
考上一本去毛坦厂有用吗
有用。
1. 考上一本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毕竟毛坦厂是一所知名的高校,对于个人的学历和背景有很有利的影响。
2. 如果从就业角度来看,去毛坦厂如今依旧是一直求职者非常理想的选择,因为毛坦厂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而且是很多大公司的招聘热点,可以提升求职者的竞争力。
同时考上一本也能够给人带来很大的自信,是个人成长的机会。
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的出现是教育的成功还是教育的失败,你怎么看
短视的老师,学生和家长才认可衡水中学,毛坛厂中学这种模式。今天跟一个高中数学老师讨论了半天,最后他也认可了我的观点: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定律,只要把这些东西进行深入思考,彻底理解了,把书上的题目认真地做一遍,尽量想办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应付考试,根本不在话下。哪儿用得着那么天天苦读,大量讲题刷题哟。天天大量讲题的老师,水平都是很差的那种。因为他们抓不住教学的根本——教书,不要小看古人造的这个词,为啥把老师教授学生叫教书而不叫讲题呢?因为书本,不是哪个老师随便编得出来的,题目随便哪个老师都可以编出来。教材才是根本,很多老师教了一辈子书,根本不知道哪个是根本,成天讲题,喊学生刷题,他们累,学生累,结果是,他们讲过的题型,学生就会,没有讲过的题型,即便是解决这些题目的知识已经学习了,很多同学也不会。为了让学生会,他们拼命去找题型来讲,然后喊学生昨天模仿巩固,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有迁移能力?,有变通能力?更不说创造力和想象力了。长期紧张的高强度学习,造成学生对读书产生厌恶感,到了大学,拼命耍回来。其实,现在上大学非常容易了,中学那点东西是小儿科,大学及以后的东西才是有深度,有难度,跟工农业生产生活结合紧密,才值得真正该拼命。这些学生工作后,由于长期形成的,你讲过的,或自己看过的,就会,没有人给他们讲过,就不会。工作后还有老师给他们讲吗?没人讲,要完成论文或科研项目,怎么办,就只能到处去搜索,复制或者剽窃,这也是中国学生考试那么厉害,工作后搞不出创新成果来的根源。
“学生跑步去饭堂吃饭、上厕所、买生活用品,学生几乎是只要是离开课室座位就恨不得直接用飞的方式(如果可以的话)”,这样一种紧张而匆急的学习状态在全国每一所的高中都在每天上演着,只不多是比例大小的问题。
而毛坦厂中学和衡水中学无疑是将这样的场景发挥到极致的那一类。
毛中对于班主任的聘用和选拔根据“末位淘汰制和乘胜追击制”,简单说就是学校每年根据班主任所带班级的成绩考核进行排序,成绩不错的继续聘用,成绩排后的换人。同时对于学生之间,毛中也实行“人盯人”的管理制度。于此相对比的是衡中则是实行“量化考核制度”,这样一种范围直接可以细化到学生上课的抖腿、转笔和自习课抬头等等。这两者无不是在反映对学生进行严苛的管理和约束。
相信的此时很多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以为我要开始“炮轰”衡中和毛中这些不顾学生感受的应试教育机器了。但是我觉得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无论多么不可理喻的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我们应该的往深层次去思考。从整个高考选拔制度和应试教育这件事看,衡中和毛中只是很合理的运用了规则,即使过程可能有些偏激和严苛。但是毫不避讳的讲在应试教育的规则下,学校如果不去逼迫学生学习,不去压榨学生的课外时间,面对严峻的高考和竞争环境,正常情况下学生是很难获取高考胜利的,学校也难以成功.。
所以要问我对于衡中和毛中这样的应试教育机器的看法(其实也不只是衡中和毛中,全国的所有高中大抵如此),我的回答应该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他们对学生实行的管理制度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在目前来说的的确确是最合适的”
所以错并不在衡中、毛中和全国所有的高中,因为这是由国情决定的,而且我还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试教育模式你能说是失败的?难道你能找出更好的代替品?
下面说一些支撑我做出这样回复的观点吧
NO.1 高考(应试教育)依旧是底层阶级突破固化的主要途径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运行需要很多分工明确的社会群体,而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细化之后其实就是社会阶层。但是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是可以依靠自身后天努力得以突破和上升的,然而在一个相对封闭平衡的环境下,社会阶层是很容易受到血缘关系而得以固化的。生活中所见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就是属于这样的情形。
而当前在教育资源分配和政策的实行是明显是存在不均衡的,其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发达城市和落后城市之间有着一条隐形而又清晰的界限。所以经常就出现家庭经济越好,享受的教育资源越优秀,出身越差,反而享受不到好的资源。也因此对于那些出身不好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只能够走高考这条路,而此时像衡中和毛中这样的管理模式无疑对于底层家庭来说是最适合的,因为它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突破底层。尽管过程孩子过程辛苦,也会扼杀孩子其他方面的优势。
所以衡中和毛中这样的模式更多的是代表着广大的底层家庭对于突破阶级束缚的渴望,这些家庭的孩子只能通过这样炼狱版的学习和历练,最终战胜高考才能与那些血缘关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能改变家庭命运,让自己以后的孩子过的更好。因此是不是可以说衡中和毛中是突破阶级固化的急先锋?
NO.2 唯学历论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也不是说这样的筛选标准不好,相反它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是在这里它只是作为一个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社会确实是一个学历社会,一个以文凭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无论是工作的招聘、职位的晋升还是评价个人声望,学历都在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越是越好的工作单位,待遇越高的工作就也是看重学历文凭层次。
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当前的这种以文凭为中心的社会环境就是需求,而衡中和毛中等其他高中就自然是作为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精英教育时代,大家竞争的是高校通知书,但是在当前高考扩招,普及大众教育的时代,大家的竞争已经转变为高校档次的竞争。而此时衡中和毛中这样严苛管理制度无疑是大大增加了这场学历竞赛胜利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最大程度的符合学历社会的需要。
其实不单单是衡中和毛中是这样,纵观全国所有高中又有多少高中不是在为应试教育培养“考试人”?,只不过衡中和毛中是这所有中走在最前面、最极端的那个。客观来说,在这样一种的培养和管理制度下,学生的知识和意志品质也是可以得到很高的提升的,甚至是能力也能在这样的环境得到最有力的提高。只不过是学生除此以外的其方面的能力被极度的弱化和忽视了,想想其实也是正常,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有限,把某一方面培养到极致,那么其他方面必然会弱化。
综上,衡中和毛中这样培养模式并没有错,也谈不上教育的失败与否,它们只不过是当下社会环境的妥协者,只是反映当下的学历竞争环境和资源的分配不均而已,本质上说,原因也不在它们。而且只要应试教育制度模式不变,像衡中和毛中这样管理方式也不会有根本的转变,永远将会有市场。
只有当制度环境发生重大转折,衡中和毛中等其他高中才会变化,但是坦白说,这是不容易的,因为在当前国情下,似乎找不到比应试教育更加合适的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尔等还是刻苦努力学习吧,也没什么不好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