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面对着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巨大挑战,青年学生如毛泽东等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中,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少年周恩来那时目睹了当时代中国人受帝国主义欺凌,中华不振的一幅景象,此时代与彼时代,终究是不同的时代,不过人,即使跨时代,也是共通的。
早在周恩来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已经给现代的我们第一个启示:十二岁的少年,已经是有认知,能够认知事物,分辨是非的年龄。
年纪渐长的周恩来,怀抱着十二岁时确立的志向,一路求学,在1913年即15岁时,他说出那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年后进了天津南开中学学习,青少年学习应不畏艰苦,不太过看重学习环境,俗话说成事在人,学习也是亦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