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如灯灭,除了土葬就是火化,火化的骨灰,还有必要土葬吗_051型是80年代的新舰,为什么还要在舰桥顶的棚子里指挥
人死如灯灭,除了土葬就是火化,火化的骨灰,还有必要土葬吗
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自古就有入土为安的思想,认为只有土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去了黄泉”,至于火化后的骨灰有没有必要土葬,答案是“一定的”和“必定的”。
中国人还认为人死后,只是灵魂离开了躯体,要去阴间地府接受层层审判,如果有功劳于人间,阎王就会安排重新投胎转世,如一半功劳一半罪过的,则罚投胎猪狗牛马动物,若是罪大恶极的,永世不得超生。这一切,离不开被泥土覆盖的过程,所以土葬就是历代人们的共同观点。
但,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埋葬方式和习俗,并不一定要土葬,灵魂才能得到安定。四川古僰人,死后棺材必须葬在人迹罕至的悬崖上;有些藏族则把死后的亲人放进深山里,任凭老鹰、豺狼虎豹吞噬;贵州平坝区有一个山洞,里面现存历朝历代的棺材四百多口,他们没有把祖先土葬,而是选择了不同的安葬方式,所以一句话,无论是哪一种安葬形式,都寄托了在生人对逝者的一种美好的祝愿,愿他们在那边得到安息。
汉族人也有火化的,那就是生前患了不治之症和非正常死亡的人,他们死后,就会被家人安排火化,然后挖一个坑将骨灰埋进去,磊起一个坟包,有钱的人家还要立上碑,年年祭祀起来。所以,人即使火化了,也逃不掉土葬这一个步骤。
我的邻区有一个制度,那就是所有区内人员,一旦过世,必须进行火化。但火化后的骨灰,百姓可以自由安葬。这个制度的实行至今不到十五年,而今已形成了共识。奇怪的是,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他们不是把骨灰盒直接葬了,而要重新购置一个棺材,用灰在棺材里画一个人样,然后才把骨灰盒放进,也要大操大办,让亲戚朋友前来祭祀一番后,这才入土安葬。
所以,即使有的县市政府的明文规定,人死后,必须火化,但百姓在把先人火化后,也要土葬,这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当然,有人因此弄不明白,为什么人死必须火化,火化后又允许土葬,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人死后,直接装进棺材里,覆上泥土就了事,为什么要经火葬场这一关呢?这不是给百姓增加负担吗?
问:人死如灯灭,除了土葬就是火化,火化的骨灰,还有必要土葬吗?
农村的传统丧葬习俗,就是死后入祖坟,在现阶段是不好改变这个传统习俗的。公墓的昂贵也让农村人望而却步,虽然入祖坟土葬占用耕地,在不能解决昂贵的公墓对农民廉价开放的现阶段,土葬是沒法禁止的。
既然传统的入祖坟习俗根深蒂固和无法禁止土葬,那今天这个话题就说反了,就应该说成是"入祖坟土葬还有必要火化吗″?
现在农村的丧葬就是土葬,几乎沒有几个火化后买公墓的,但有很多是被强制火化,火化后任骨灰怎么处理就不管了,或买公墓或撒或入祖坟土葬怎么都行,土葬也不罚,可是,你不火化就罚你!这丧葬改革还有什么意义?就是为了走形式罚人吗?
人们把概念给弄混了,把土葬和火化给弄成两个意思形式了,分成原身和火化还倒可以,说成入祖坟土葬和公墓理石水泥葬也可以,土葬和火化有时是分不开的,因为,火化了也可以入祖坟土葬啊!
如果,火化了,农村不买公墓也买不起公墓,那骨灰怎么处理?撒了儿女能接受吗?不土葬还有什么方式?总不能放在屋里吧?
所以,土葬是不可能改变的,置于火化不火化,那乡工作人员收入的事了。
农村人,死了要入殓棺材土葬入祖坟,火化了也能入殓棺材入祖坟,既然火化了也能入殓棺材入祖坟,那为什么要多花费火化这笔钱呢?可不花费就要被罚,反正这笔钱省不下,不是送给火化厂就是交给乡工作人员。
051型是80年代的新舰,为什么还要在舰桥顶的棚子里指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传承苏联模式,对军人生活不考虑的军舰设计思维。
看看苏联的坦克,内部狭小,坦克兵乘坐是相当不舒服的。
同时,坦克安全性差,弹药在坦克兵身边,一旦殉爆,连火葬费都省了,坦克兵可以直接入盒。
051型是在1957年,中国获得了部分苏联56型驱逐舰资料技术上的作品。
1971年研究成功,目的就是海上作战,至于官兵的舒适是不考虑的。
那个年代是文革时期,强调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吃苦没什么,不吃苦叫什么干革命。
所以,051型驱逐舰性能在当年还算可以,然而官兵生活设备非常烂。
水兵住宿是大开间通铺,几十个人挤在一个舱室内,非常拥挤。
更夸张的是,军舰连餐厅都没有,水兵们只能打饭以后各自蹲在甲板上就餐。
这个不是没办法设计,或者设计技术不够,而是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至于棚子,其实倒是没什么。
因为科特林级驱逐舰是二战时期的老旧设计,当时露天指挥台也没什么稀奇。
但051型装备海军已经是70年代,这个设计早就过时,理应改为封闭式的。
然而,当时海军方面没有经验,只能依葫芦画瓢,照着苏联原样搞,就拖出来一个有棚子的露天平台。
这种夏天还凑合,但冬天哪里能够站在的住人,是一种非常落后的设计,后续也没有驱逐舰这么搞了。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051型,这算是咱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搁那会咱自己都调侃,这压根就是一放大号的导弹艇。
一听这名,您就知道当年他的技术有多陈旧,虽然是一新舰,但搁在国际环境当中,也就是人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这都差着好几辈不是?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嫌弃了。
别介!八十年代这算是咱家里头最大的舰了,这要是搁以前,咱还真就只有艇没有舰,要不咱也不会发展海上拼刺刀的战术,那都是拿命来搏那一丝胜利的机会。
051型这算是咱从无到有的一个跨越吧,不管啥东西,只要有了,咱搁上头咋折腾,总会折腾出最好,最棒的不是,新家伙虽然老,可咱不能嫌弃不是?
说不好听的,军工们的手艺还不是在051上练习起来的,不然也不会有现在下饺子一般的军舰搁海上溜达。
好了,闲话咱也说了一些,那么咱就进入正题。
先说说这051是咋来的?对于题主的问题也有个铺垫作用。
1957年的时候,咱从苏联哪里努力了一把,拿到了56型科特林级驱逐舰的一部分技术图纸。
这挺好,咱就开始琢磨根据这图纸弄一艘咱自己的驱逐舰出来,这就是咱现在要讲的051型导弹驱逐舰。
而这科特林级算是苏联最后一款传统驱逐舰,1952年定型设计的。
您一瞅这岁数和年龄,人家不淘汰他也不会给你不是?
所以他有很浓重的二战设计思路,最简单的说水兵的居住环境就不是很好,一水儿的大通铺,一堆水兵挤一块休息,就这舰上想找个餐厅都没地,大家伙一块蹲甲板这嘎达捧着一缸子给自己肚皮里头灌。
有那岗位还挪不开身,甲板都不能去,只能蹲在自己岗位上吃点而已。
就题主说的那棚子他也是二战那会遗留下来的产物。
如果您能近距离的瞅见咱这051,正面最醒目的就是一大排玻璃窗,没毛病,那是指挥室,按照设计想法,指挥员就是搁这嘎达拿一望远镜东瞅瞅西看看的来指挥的。
就在这指挥室的上方就是一大平台,还是个露天的,这完全继承了苏联那56型的设计思路。
为嘛整这么个平台呢?
因为过去他电子设备少的可以,就算是有电子设备也别提了,撑死了也就是凑活凑活用而已,所以二战那会,全靠俩大眼珠子拿望远镜瞅。
也就是说,你必须站的高才能望得远不是?再加上你这视野要宽阔,所以整个露天的平台,没毛病。就这上头通常会搁望远镜,罗经(确定方向的仪器)一些个设备。
所以也叫罗经舰桥。
那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什么雷达啦,火控啦,什么指挥系统啦等等的电子设备全整上了。
您眼睛都瞪出眼眶,也没这些个东西瞪的远,所以这后来的军舰就全部整成了封闭舰桥,而且电子的东西进点水啥的也不合适。
而咱这台子你建造了,咋也的用不是,所以干脆咱自己用军用帆布搭个棚子使唤就完事了,不能浪费。
那么到后来的051型,也就是最后生产的两艘165和166,这平台也不用啥帆布搭棚子了,人家出厂的时候,就直接给封闭起来了。
不管咋说,这老哥们也守护了咱几十年了,那会咱军舰上的指挥所就三个地,舰桥,作战室最后就是这搭着帆布的棚子了。
老了,别嫌弃,其实这多余的地,还有个念想不是。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