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和老三国哪个好看些?新版《三国》中,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是什么意思?
新三国和老三国哪个好看些?老三国看的是一种回忆情怀,由于收到资金道具限制,常常带个三十来个人冒充几千人马,百来个人号称几万大军,但是靠着演员的演技弥补了一些先天不足,再加上以前电视剧大多数也是这样的,所以没人在意这一点,如果现在推出来这样的电视剧,估计收视率不高了,新三国看的是一种视觉盛宴,电脑特效,经费的充足,道具的尽量,几万人的战斗场面波澜壮阔,渲染的战场刀光剑影,很壮观,所以如果说哪个更好一点,客观的说新三国更加好一点,但是老三国在三十岁以上人的心里的位置还是很难代替的,就比如一说到吕布我们脑海里面就会想起楚团长(张光北)的样子,一说到诸
新三国和老三国哪个好看些?
老三国看的是一种回忆情怀,由于收到资金道具限制,常常带个三十来个人冒充几千人马,百来个人号称几万大军。但是靠着演员的演技弥补了一些先天不足。再加上以前电视剧大多数也是这样的,所以没人在意这一点,如果现在推出来这样的电视剧,估计收视率不高了。
新三国看的是一种视觉盛宴。电脑特效,经费的充足,道具的尽量,几万人的战斗场面波澜壮阔,渲染的战场刀光剑影,很壮观。
所以如果说哪个更好一点,客观的说新三国更加好一点,但是老三国在三十岁以上人的心里的位置还是很难代替的。就比如一说到吕布我们脑海里面就会想起楚团长(张光北)的样子。一说到诸葛亮,我们就会想起唐国强的样子。所以对我们来说新三国会被再新的三国所替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特效肯定越做越好)但是旧三国的地位确实很难替代的。
看了前面的回答,说新三国的服饰道具场面等优势,谁也不能反对这一点,战争片需要这个。
但是三国不仅仅是战争片。
三国之所以受众如此之多,可不是因为打仗打的热闹,我们看的是其中的人物,权谋。
就拿唐国强鲍国安来说吧,演技简直登峰造极,让人觉得诸葛曹操就是那样的。
今天如果找个刘关张的图片,你要用新三国的剧照,可能大家还不太认识,就知道老三国里那三演员演得多么深入人心。
现在让人遗憾的,可能是找到高清的老三国片源太困难。
另外我还有一个浅见,就是这类片子不宜拍得太光鲜亮丽,否则,会丢失年代感。
老三国就像初恋,因为是第一次,所以难忘、刻骨。喜欢老三国是因为情怀。新三国服装道具比较大气、亮丽,场景宏大,剧情跌宕,特别是战争场面拍摄相当不错。演员扮演也都十分到位……当然,剧中张飞、吕布、马超、孙策似乎有点不太如意,台词方面也有很多白话、雷句让人难以接受。总体来说,新三国是相当不错的。个人觉得比老三国要好很多。最后顺便说一下,新三国之前看了很多遍,现在收费了,不知道你们赶上没有
一部经典的电视剧,翻拍是很难超越前者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如李少红版《红楼梦》较之王扶林版《红楼梦》,虽故事更加完整,服装道具更加华美,但观众还是不买账,吐槽一片;刘涛版《白蛇传》与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相比,虽在剧情方面有所突破,画面唯美,几乎零穿帮,但依旧没有像赵雅芝版的深入人心。
老版三国忠实原著,剧名《三国演义》,新版三国叫做《三国》。见微知著,从名字上来看,《三国演义》对原著的还原度要高于《三国》,《三国》则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并加以融合,让故事更加丰富。但在《三国》中,许多关键桥段则被忽略,镜头粗枝大叶,一带而过,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空城退敌是相当经典的一个桥段,在司马大军到来之前,诸葛亮事无巨细,安排撤退极其周密详尽,事后,忧心忡忡的诸葛孔明心生一计,司马兵临城下,诸葛古琴奏起,一曲《卧龙吟》让司马感慨知音难觅……而这些在《三国》里都是没有的。
一部剧的好坏,除了剧情之外,演员和台词也相当重要,两部剧集由于时间差距较大,演员的选择标准也不一样,在追求收视率的现在,演员的心态不同了,演技也不同了。
台词方面,直观的来说,《三国演义》的台词与古装戏的契合度相当高,符合古人的说话方式,字字珠玑,经得起推敲,《三国》的语境更迎合当代人的口吻,雷语频出。
当然,看问题需要一分为二,《三国》的故事情节非常细化,这是一部巨作应有的表现,另外,《三国》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精益求精的服装道具,这些都是《三国演义》无法比拟的。
新版《三国》中,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是什么意思?
三国中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的意思是:
诸葛亮遇到了刘备这样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一个乱世之中,一生操劳是在所难免的,最后诸葛亮无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说明了这一点。
诸葛亮一心为大汉尽忠,但是他尽忠的时候,大汉其实已经是一个空壳子了,而且当时曹魏、孙吴的政权都是非常强大的,如果诸葛亮要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的目标,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所谓的未得其时。
这句话中的,孔明未得其时,并不仅仅是指诸葛亮投奔刘备的时间。未得其时中的这个“时”字指的是天时中的时,是诸葛亮出山没有天时这一优势。正是因为他没有天时这一优势,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最后还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后落得个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壮结局。
扩展资料:
水镜先生(司马徽)生平:
水镜先生一般指司马徽(道家代表人物),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徽)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便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
德操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邸。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
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即使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它的声音之响。”
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名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