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如果孩子母亲身体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无法亲自抚养孩子,应该让乳娘来承担这个责任,这是因为,乳娘的身体和家庭状况较好,更符合孩子的需求。
现代人也有了许多替代母乳产品的选择,使得找乳娘代为哺乳的情况变得很少,现实中,确实存在“母乳交易”的情况,但国家规定女性的乳汁不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对此国家是严令禁止的。
在古代,也有很多女性不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主要原因在于封建礼制、经济因素和约定俗成的惯性造成的,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有绝对的等级存在,一个是官位、爵位等级,这是主要的,这一部分人享有很多特权,对于很多生活的细节做了诸多的规定,那些人可以做,那些人不可以做。
《礼制》这一著作中规定了那些人可以请乳母,有爵位的人和三品及其以上官员可以聘请“乳母”,其他人员则不行,管的太宽了,束缚了社会的发展,这是所谓的“儒家经典”做出的规定。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地主、商人掌握了不少的财富,他们有财力聘请乳母为自己的孩子哺乳,这些人很多没有爵位和官职,封建王朝也没有能力去管理是否谁能请乳母这样的私事,逐渐将“儒家经典”的规定冲破了,王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起码可以多增加就业,缓解社会矛盾。
久而久之,找乳母代为哺乳自己的后代成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就像现在大学生大都学习驾照、几乎家家都买车一样,很多人只是追逐一种等同的价值观,未必是真的需求,古代的官员、有钱人家也是如此,大家都请乳母,自己不请乳母就像是脱离了那个时代、那个特殊阶层一样,从而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乳娘也成为了一种职业存在了,大多是贫困人家刚生育不久的女性,官员或者富贵人家给的哺乳费用还是相当高的,因此就撇下自己的孩子为富贵人家打工了,可以赚取不少的养家费用,而且能够增加自己的人脉,乳娘的职业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宫廷内的乳娘要求严格,譬如明清的皇宫内设置了“奶子府”,常备哺乳女性40名,后备80名,可以代替乳汁不好或者其他原因而被辞退的乳母。
溥仪也是乳娘养大的,为了保证好好的哺乳溥仪,她不能回家,不能和家里通信,溥仪乳娘的孩子去世了也不能通知,等溥仪不用哺乳了才让她回家,此时自己的孩子已经去世了,溥仪对自己的乳母还是非常照顾的,将她接到“伪满洲国”的皇宫,抚养到老,于1946年死于日本残余势力的暴乱之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很多地主、商人、官员大都还保留着请乳母的习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约定俗成的惯性早就替代了母亲亲自哺乳,那可是身份地位的表现啊!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的中国是一个高度依赖传统观念和习俗的社会,虽然这种传统观念和习俗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它也限制了人们的自由选择,甚至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