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元旦上映的电影《印度暴徒》,阿米尔汗在里面的角色一直变换,看得思维混乱,你怎么看
有人说,元旦上映的电影《印度暴徒》,阿米尔汗在里面的角色一直变换,看得思维混乱,你怎么看
谢邀。我也有一样的感受,刚看完的时候还哀叹连米叔这么敬业的演员,竟然也沦为资本的走狗,真是可悲可叹。然而第二天早上醒来,我忽然感到深深的惭愧……是的,我怪错阿米尔·汗了,他没错,观众也没错,谁也没有犯错。他只是在挑战一个全新的角色,一个不再伟岸光正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个活在18世纪印度的韦小宝!
先来看一下《印度暴徒》的剧情。英国人想抓住反抗军的头儿,弗兰基(米叔)当了一回“印奸”,既对英国佬卑躬屈膝,又对反抗军拍胸脯表诚意,两面都讨好,可谓黑白通吃。最后,弗兰基在反抗军的感化下站到了正义一方,成为抗击英国佬的印度英雄。
相对于《摔跤吧!爸爸》,这次米叔的角色显然要奸诈的多。你可以说他本性不坏,但不管外界怎样评价,他都是在那个混乱时代最吃香的那类人。活不下去,又谈何解放人民?他选择了一条最适于自己生存的道路。最后的“洗白”甚至可以看作另一种功利主义:弗兰基看好反抗军,所以投诚了!
这样的人物,和米叔以往任何角色都不一样。而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纯粹正派形象,看《印度暴徒》时有点先入为主,刻板观念又不断被弗兰基的反面行为所打破,自然会觉得他角色变换太快太频繁,都让人思维混乱了。
换句话讲,如果把阿米尔汗换成周润发,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不谈演技,只谈发哥在观众心中树立的银幕形象,不会让观众受到“他的角色一定正派”之心理暗示。
其实不仅是我们,印度观众也受不了阿米尔·汗的弗兰基。《印度暴徒》本土票房惨败,IMDB评分低至3.5,米叔甚至亲自道歉,表示责任全在他。
那么他为什么要“自毁形象”?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希望打碎自己的刻板标签。一个好演员,就像一团雾气一样,只有注入到角色之中才会表露出人物特征。阿米尔·汗前面几部电影的桎梏,已经通过《印度暴徒》粉碎了。
第二个原因是阿米尔·汗希望出演一个类似韦小宝的角色。他曾公开表示很喜欢金庸笔下的韦小宝形象,让观众大跌眼镜。金庸把韦小宝塑造成厚黑专家,其实是把他当成那个时代的缩影加以嘲讽,阿米尔·汗很可能get到了。
回到电影本身,《印》也许算不上经典神片,但也是诚意满满的中上之作,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