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决战中途岛》还要震撼的战争大片有哪些?要特效做得逼真,场面宏大的_有些狙击手为什么总要对着目标胸口开枪而不是头部
比《决战中途岛》还要震撼的战争大片有哪些?要特效做得逼真,场面宏大的
个人非常喜欢看战争类的老电影,有些战争大片场面很震撼,战争片不可能用真实炮弹去炸飞机、航母、坦克,但是有些特效做的非常的逼真,把战争的残酷表现的淋漓尽致!我推荐下面几部电影:
1、《虎!虎!虎!》
讲述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实历史事件,全篇叙事时间较长,从开始的日本山本五十六上台,到美国的各层军官对战争的态度,都进行了详细的展现,可以说是真实还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始末,最后日本轰炸机轰炸珍珠港的镜头拍的很震撼,飞机俯冲、投弹,航母爆炸,看的很过瘾。
2、《狂怒》
喜欢坦克的一定不能错过这部电影,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二战坦克电影,二战期间盟军进入德国本土,准备发起最后的进攻,部队都向柏林集结,一个由5人组成的坦克小队驾驶着一辆谢尔曼坦克“狂怒号”在德国协助部队完成各种任务,先是营救被困士兵,有反坦克导弹威胁,又占领城镇,打败建筑内的德军,最后和其他3辆坦克在十字路口阻击敌军的任务,中途碰到德国的虎式坦克,其他三辆坦克被炸毁,靠着5人的默契配合“狂怒号”干掉了虎式坦克,虽然坦克破损不能移动,但是5人决定继续完成阻击敌军的任务,最后可谓惨烈,5人相继战死,只剩新兵诺曼活了下来,但是他们阻击了三百德军,他们是英雄!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所有坦克都是真家伙,唯一的一辆还能开动的虎式坦克参与了拍摄,谢尔曼坦克也是真坦克进行的涂装!军事迷一定不能错过!
3、《猎杀U-571》
这是一部潜艇的题材的战争影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侦察到在北大西洋有一艘德军的受创潜艇U-571,正向德军发出求救信号,于是盟军迅速且秘密地将一艘军舰改装成德军的维修舰,准备以维修U-571作为掩护,强行夺取舰上的密码解码机的故事。夺取U-571以后,盟军接应的潜艇被炸毁,进入U-571潜艇的小队只能利用U-571进行逃亡,接踵而来的却是火力更猛的德军驱逐舰。U-571号上只有1枚鱼雷,满目都是陌生的德文摸索着操控仪器,困在百米深海的破潜艇随时都有被水压压得四分五裂,而海水周围,都是德军驱逐舰扔下的深水炸弹。这是一场在海底开展的连环猎杀!最终小队克服重重困难护送密码机躲过追杀!
说起战争片,看着最刺激最难忘的就是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了,而这样的电影太多了。比较有特点的有《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珍珠港》《风语者》《黑鹰坠落》和《红海行动》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战争片。
好莱坞的战争大片多数能成为经典,不但靠的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而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人性的描述,军人之间的兄弟情义,故事情节也贯穿全剧而打动观众,这一点非常不易。而《红海行动》也做到了这一点,这值我们自豪,我们也能有好莱坞一样的大片了。
《红海行动》由林超贤执导,张泽、黄景瑜、海青等主演的动作片。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网友说的为国内第一战争片一点不为过,值得推荐!
有些狙击手为什么总要对着目标胸口开枪而不是头部
不管是游戏还是现实中,我们对狙击手枪法的最高赞许莫过于“一枪爆头”这四个字,然而在现实中击中敌人头部真的那么容易吗?面对全部着重装防弹头盔的士兵,子弹在超远距离是否还有足够的威力确保击穿头盔再穿透颅骨做到一击致命?为什么许多狙击手优先选择射击敌人胸腹部而不是头部呢?这一切的未知,其实和具体作战环境以及作战目的密切相关!
在大规模的战争中,狙击手和普通步兵一样,面对蜂拥而至的人潮,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狙杀最多的高价值目标,相对于头部来说,打击胸部的成功率要高的多,而且致伤的效果有时候比致死更让对手绝望。而在城市反恐和处置突发事件时,因为犯罪分子只要还具备活动能力,就很可能伤及无辜群众,所以使用狙击枪在近距离一枪爆头是最妥当的处置方式!先说说大规模战争中狙击手为什么喜欢打胸部:
第一、胸部受弹面积更大,远距离狙击时,子弹在空中飞行都需要好几秒钟时间,而且受地球重力影响,弹道已经高度抛物线,再加上风速、湿度等各种变量的影响,即使通过弹道计算机精确计算,狙击手也不可能做到100%归零,缺失几个密位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子弹偏离原定弹着点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而人体头部通常也就是二三十厘米长宽,在战争中狙击手为了保证自身安全,往往需要在上千米距离狙击,即使使用高倍瞄准镜,最后看到的也许就是一个黑点大小,想要击中头部完全只能看人品。因此想要确保一击必中,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受弹面积更大的胸腹部,成功率会有很大提高。
第二、在使用中小口径狙击步枪时,子弹在中远距离能量损失巨大,在末端弹着点时的威力已经不足以穿透对方的头盔,甚至可能发生跳弹现象,而战场上很多目标往往没有穿着美军那样的硬质高强度防弹衣,使用狙击枪射击胸部能够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三、击中头部的死亡率比击中胸部(只要不打中心脏)要高至少50%,在战争中杀死一个人其实并不是完美的,如果你能够让一个士兵受伤失去战斗力可能意义更大,士兵受伤不仅自己无法战斗,还需要至少两人照顾并进行后送,在战地医院还需要进行治疗,不仅自己短时间内无法参战,而且直接加重了对方的后勤压力。
第四、战术运用需要,故意击中胸部不让目标死亡,然后利用这具“尸体”进行围尸打援,在电影《战狼1》中,恐怖分子就是利用击中我方一名士兵胸部致其受伤,然后不断狙杀前来救援的士兵,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
而特警和武警狙击手在面对人质遭劫持、犯罪分子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必须确保一击致命才能保证人质安全。狙击手一般会选择在楼顶或者窗台等视野开阔的制高点设置狙击点,这些狙击点通常设置距离不会超过三百米,为的就是便于观察目标,并且将狙击难度尽量降低,而且这个距离犯罪分子用肉眼也无法观察到狙击手的存在。解救人质行动中,在这种距离和环境下,如果是一个经验老道的狙击手,完全可以做到一枪爆头,一击致命,而这也是城市处突作战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狙击手以诡秘的行动和精准的狙杀被称为“战场幽灵”,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力量之一,尤其在城市作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发现,狙击手总是将瞄准点选在目标胸口,而非影视作品中的头部,毕竟战争绝非游戏,一枪爆头的概率极低,这主要和战场实际环境有很大关系。
一般射击会受到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高度差以及枪械本身及所用弹药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通常这些因素与射击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远,所受这些因素影响越为突出。
当前国际衡量狙击步枪精度的通用标准是角分(MOA),以100米为例,1MOA计算公式如下:( 200×3.14 ) × ( 1 MOA / 21600)= 314 × 0.000046 = 0.028888 米= 2.88 厘米;这意味着射击时将有2.88厘米的弹着点弹道落点误差,这就需要射手进行一系列计算和瞄准参照点矫正;通常距离越远,这种难度成倍增加。
因此,将瞄准参照点选为胸部命中概率相对头部有成倍增加,通常头部面积约胸部躯干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人体生理学角度来看,致命射击部位以中枢神经为中心,向周边衍射,包括头部的人中、三角部位、太阳穴以及胸部的胸腔、心脏和胸口等,两者致命概率接近,且胸部更有利于命中,故而选择胸部便无可厚非了。
美军特种部队射击教程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实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规定射手瞄准参照点以胸部上衣中线为参考点;此外,美军射击训练很多时候有别于我国的环靶射击,评估的标准以弹着点密布面积作为核心指标,类似于角分衡量标准。
此外,狙击手对心理素质要求极高,美军根据战争经验总结得出,射击参照点选择胸部能有效降低狙击手心理疾病发病概率,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军因战争因素导致自杀率持高不下,甚至有关数据显示,美军每天有18名老兵自杀,尤其在班组精确射手这一专业发病率最高。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人毕竟对血腥和死亡具有天生的恐惧,通过瞄准装置倍率放大,射手可以很直观的观看子弹从出膛到命中目标以及子弹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全过程,这对射手的心理素质提出严峻考验;直接射击头部必然会看到子弹击中头部的血腥场景,而命中胸腔则受到衣服色彩、弹道杀伤机理等因素影响,视觉血腥感也会降低,缓解射手射击心理压力。
因此,之所以提倡将瞄准参照点设置为胸部而非头部,一可以有效提升命中精度,这对一枪制敌的狙击手至关重要,二可以大幅度缓解射手心理压力,有效降低战争后遗症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更好的保护射手身体心理健康,这才是真正的精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