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出现的学堂乐歌是由谁推动的?

4天前 (01-08 22:55)阅读2回复0
xietoutiao
xietoutiao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3580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71613
  • 回复0
楼主

中国最早出现的学堂乐歌是由谁推动的?

中国最早出现的学堂乐歌是由谁推动的?

被誉为“近代中国行走向世界第一人”的晚清诗人、教育家黄遵宪对清末“学堂乐歌”的开创也颇有其功。他不仅广为宣传乐歌,还于1902年前后创作出《军歌二十四章》《幼稚园上学歌》以及《小学校学生相和歌十九章》,尤其后者被梁启超称之为“亦一代妙文也”,明确指出:“此诸编者,苟能谱之,以实施于学校,则我国学校唱歌一科,其可以不阙矣。”——黄遵宪的这首《小学校学生相和歌十九章》成为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学堂乐歌”,歌曲号召小学生“雪汝国耻鼓汝勇”,要敢于担当,如其末章云:“勉勉汝小生,汝当发愿造世界。太平升平虽有待,此责此任在汝辈。”

虽然清末维新派失败,但他们积极倡导国民音乐教育的思想被教育界延续了下来。在20世纪初,受到时代风潮影响,当时中国好些有识之士如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东渡日本,学到明治维新后的音乐教育。

与此同时,1901年建立的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第一次真正将“乐歌课”列入课程设置;1907年,清政府学部颁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第一次将音乐课程正式列入学制文件。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学堂乐歌”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一次带有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并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发展壮大,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以及艺术特点

在“学堂乐歌”发展的过程中,清末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如诗人黄遵宪、文人杨度、维新派学者梁启超等均先后动手撰写作新歌的歌词,其中不少歌词配上了曲谱以供新式学堂传唱。

此外,去日本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如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他们受到日本音乐教育的启发而加深了对乐歌活动的民族使命感。他们把爱国民主思想和乐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堂乐歌”(学校唱歌活动)成为20世纪初文化运动中的新风尚,同时也成为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授课方式。

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全校都在传唱着一首歌,歌名叫《男儿第一志气高》。“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体好。将来打仗立功劳,男儿志气高。”教唱者为该校乐歌课老师沈心工。这标志着中国学堂乐歌的正式诞生。

再讲当年“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基本上是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线谱记载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至辛亥革命前后,开端有少量的合唱曲。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囿于当时客观情境,由编撰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

最初编撰写“学堂乐歌”所选取的现成歌调大多是取自日本歌调,后来逐渐改为选取欧美的歌曲来进行填词。如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是他在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撰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李叔同非常感动,他作于1914年的《送别》,就取调于《旅愁》。

就艺术成就而言,“学堂乐歌”可以讲是中国近现代合唱的起源,开创了集体歌唱的演唱形式。早期,学生们所演唱的歌曲多是依谱填词撰写成,作品大多是单声部的齐唱作品,后来,我国作曲家们不满于这些单旋律的作品,创作出一些二部、三部的小型合唱作品。被称为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的李叔同先生,也是民国时期“学堂乐歌”最杰出的作者之一,以他的《春游》(三部合唱)为代表,开创了中国合唱创作的先河。

0
回帖

中国最早出现的学堂乐歌是由谁推动的?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