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外孙的故事,讲述了小英雄们在乱世中寻找和平与正义的故事。
主角是岳飞外孙的小说?
《欢喜大宋》
作者:深海游龙
小说简介
欢喜佛下凡,转世成为岳飞的外孙,智斗秦桧、调教太子,灭国无数,集美聚财,穿越后世,把21世纪高科技引入南宋,颠覆整个大宋的故事!
书籍摘录
三藏双手合十说道:“佛祖,悟空言之有理,我西方极乐世界现在竟然隐隐有被天界欺压之势,不派一员神佛降世不足以彰显我佛神威。但是想那中华大地,乃是小佛我的故乡,对于该地风土人心,我还是知之甚详的,悟空虽然神勇,但却不堪担此重任,我保举一佛,若是他去,定能大扬我西方佛威。”
如来沉思有顷,方才问道:“何佛前往方才妥当?”
“欢喜佛前往最是适合。”三藏说完,合什后退,双眼紧闭再不多言。如来佛祖开口长笑,点头笑问:“欢喜佛何在?”连问三遍,不见有人回答,正自错愕,阿南近前回禀:“欢喜佛眼看近年未来时空中中华大地佛教不昌,几有灭绝只可能,已经下届布道三天了。”
佛祖点头,挥手一招,但见一人身着短裤汗衫出现在诸佛面前,见到佛祖,合什跪拜。佛祖将原由讲说一遍,命他下届重整大宋河山。那欢喜正在未来时空之中国香港大参欢喜佛法,哪里愿意到南宋这种荒蛮之地受苦,刚要说话,就见佛祖手挥万道霞光,喜欢佛一阵头晕目颤,身影已经消失不见。
浑浑噩噩之间,却听得一个妇人声音兴奋地叫道:“恭喜小姐,贺喜小姐,是个大胖小子,这下子张氏一门算是有后了。老爷,老爷,小姐生了,是个大胖小子……”那声音渐去渐远,想必是到外面与那个老爷报喜去了。
欢喜佛渐渐清醒过来,直觉的自己已经变成一个初生婴儿,不由大吃一惊,感到有人用力地在自己的屁股上拍了一掌,一阵用力呼喊,听在耳中却是变作了幼儿哭声。此时才听的一个老妇的声音说道:“好了,
本章完
第一章欢喜转世
总算是哭出了声来,稍停一下夫人就可以喂他些许奶水了。”
欢喜佛不由一阵气恼,这个臭如来,怎么把我打回人间还要投胎从新做人,这样我几时才可以长大?不行,我要抓紧时间重新修炼,争取早日完成任务重返西天。于是深吸一口气,按照欢喜神功运行路线,让这口气沿着奇经八脉游走一边,但觉以前功力半点也无,不由急的哇哇大哭起来。
老妇人抱起欢喜佛递给床上的少妇,说道:“想必是饿了,夫人赶快喂他一下。”但是欢喜佛哪里有心思吃奶,含着那妇人掖到嘴里的奶头依然哭声不止。
前厅里巩老庄主听到女儿生了个大胖小子,不住的捻须大笑。这巩老庄主正是岳云的岳父,自从知道大元帅岳飞及岳云、张宪父子三人被十二道金牌调回京去,一起被秦桧害死在风波亭上,自己心里挂念女儿,带着家人匆忙赶到汤阴岳府,谁知岳家一家已被奸人发配岭南,只在后园井中救上岳飞的女儿岳银屏。
岳银屏嫁与其父部将张宪为妻,此时已有八个月的身孕,遂将银屏认作义女带回家中。可是自从银屏来了以后,脸上就从来也没有笑过。这次总算是老天有眼,诞下麟儿,张门有后,也总算是可以告慰自己那个冤死的亲家以及大将军张宪了。
《知否》王家舅母为何恨极了小姑子王若与(康姨母)?
家有小姑是什么样的体验?
若让王家舅母来诉说,决计是一部道不尽的辛酸史。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女子嫁人是为了把婆家搞得乌烟瘴气,都是奔着一家和乐去的。王舅母也是一样。
未嫁之前她就知道,未来婆家有两个小姑子。自己没有姊妹,总想着要把小姑子当成自己的亲妹妹,好好尽为人大嫂的本分。再任性娇蛮的小姑子,只要自己真心对待,定能和睦相处。
就算和小姑子有了争执,做嫂嫂的,退让一步又如何。小姑子迟早要嫁人的,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只要忍耐几年,以后等待自己的都是好光景。
可王家舅母估算错了。姑嫂关系和婆媳矛盾一样,都是这世上千古无解的难题。就算婆婆和夫婿都和善厚道,也挡不住可恶小姑子的摧残。
王舅母有两个小姑子,王若与和王若弗。
王若弗虽说脾气不好,但那些年也没为难过她,只是强头倔脑的不讨人喜欢。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王若与才是真正地让王舅母恨到了骨子里。
康姨母要给哥哥纳妾,让王舅母产生了厌恶心理
王若与是王太师的嫡女,美貌聪明,是王老太太的掌上明珠。王老太太疼极爱极,从未忤逆过她的意思。
过分的溺爱养成了王若与娇纵跋扈的性格,她觉得,这世上之人都该听自己的,都要看自己的脸色,毕恭毕敬顶礼膜拜,稍有不恭不从,她就要发脾气。
王舅母自嫁入王家起,行事无论多么规矩周全,都入不了小姑子的法眼。她变着法子挑剔嫂子的毛病,在母亲面前搬弄是非,撺掇着母亲给王舅母立规矩,还在哥哥面前挑拨......
王舅母一个刚过门不久的新媳妇,如何敢多言?只有更加勤谨地讨好伺候着这位姑奶奶,期盼得她欢心,自己的日子能好过一点。
王舅母生了女儿还没出月子,王若与就又撺掇母亲给哥哥纳妾。王舅母在最脆弱,最需要照料安慰的时候,忽闻这惊天噩耗,不禁又怕又委屈,抱着女儿不知道夜里哭醒了多少次。
现代人常说,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大概王舅母就在那时对小姑子王若与萌生了恨意。
还好夫君和婆婆还算宽厚明理,王舅母才算逃过一劫。
康姨妈强要送子观音做陪嫁,触及到王舅母的底线
千盼万盼,终于等到小姑子要出阁的那天了,王舅母的隐忍之路,终于快要走到尽头。
可是,跋扈的小姑子看上了嫂嫂的一尊白玉送子观音。
这尊观音并没有什么稀奇,难得的是,这是王舅母的娘家母亲一步三叩首从栖霞山上求下来的,蕴含着满满的慈母心肠。
王舅母想起母亲的虔诚叩拜,自然舍不得给。
母亲那磕头下跪满身伤痕何尝不是拜这个小姑子所赐!若不是王若与提议纳妾,母亲何至于这么心急地非求子来稳固女儿在婆家的地位?
可是那没有自知之明的罪魁祸首,撒泼耍赖说一不二,不把送子观音给她当嫁妆,就不嫁了。
这是妥妥地强取豪夺呀。
可怜的王舅母纵有满腹委屈,还得笑着把自己的心爱之物双手奉上,心里哪怕有压抑不住的咒怨快要喷薄而出,也要化作对小姑子的美好祝福。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就是匍匐在菩萨脚下的蝼蚁,卑微至极。
王家倾尽所有为小姑子善后,让王舅母不满
伺候夫君,孝顺公婆,教养子女,这是普通家庭再平凡不过的日子,却也是王舅母梦寐以求的生活。
小姑子出嫁了,自己终于可以昂首挺胸过属于自己的日子了吧。
可一切没有王舅母想象的那么简单。
婚后的康姨母生活的并不如意。
康家日渐衰落,夫君不思进取,整日沉迷酒色,妾室子女一大堆。
康姨母眼高于顶的性格,如何容得下这些!尤其是那些花枝招展的小妾,更是她的眼中钉,恨不得将她们一夕之间全部打杀发卖。
于是,康姨母的狠毒充分地有了用武之地。刻薄庶出子女,虐待妾室通房,打骂动刑草菅人命,就连远在深宅内院的明兰所知道的,抬出去的就有四五个之多。
而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康姨母身上却无任何体现,她依然谈笑风生游走在贵妇圈中毫发无损。
就没有人去告发她吗?当然有。结果当然都是被摆平了。
这些收拾烂摊子的活儿,原本应该康家来做,可康老爷只图自己快活,压根不管这些内帷之事,反正死了小妾,再纳新的就是了,于他并无任何损失。
康姨母惹得官司都是是谁来替她收拾呢?一句话,娘家人。
只要惹了事端,康姨母就回娘家抱着母亲的大腿哭上一哭,素来疼爱女儿的王老太太就忍不住答应女儿的所有请求。但王老太太年纪大了,且是妇道人家,在官场上只靠着亡夫的余荫并非那么行动自如。于是,给康姨母善后的重任就落到了哥哥身上。
为着给康姨母善后,王舅舅不知多少次豁出脸面去求人,使银子,找路子,就连自己的仕途都顾不上。
夫君可以靠着已故公爹的余荫,做个不大不小的官儿,可自己的儿子呢,他将来怎么办?难不成为了这个阴魂不散的小姑子,要拖累儿子的一生吗?
康姨妈母女的歹毒激怒了王舅母
胆战心惊憋屈地过了几十年,王舅母也熬到了要做婆婆的年纪。
原以为终于可以找个温柔和顺的儿媳妇,自己也可以舒舒服服享几年清福,没想到康姨母求到母亲面前,把女儿康元儿许了过来。
那康元儿继承了康姨母的刻薄自私,阴狠歹毒,进门后没大没小,对舅母兼婆婆不恭不敬。
王舅母心善,觉得媳妇还小,可以慢慢调教。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王舅母不过是训斥了她几句,那元儿就撒泼打滚地回娘家找康姨母告状。
康姨母全然不顾嫂嫂曾待她的情谊,一门心思认为,母亲年纪大了管不了事,哥哥外甥都老实,只要王舅母死了,就再也没有人能约束元儿,这个家就能被自己攥在手里了。
于是,康姨母给了元儿一些东西,让她向王舅母下手。可惜元儿只学会了康姨母的歹毒,却无心计,被身边人套了个清楚。
心灰意冷的王舅母再也不对元儿抱有任何希望,她亲去青楼寻了一副断子汤给元儿服下,让她永远不能生儿育女。
康氏母女终于落幕。
当然,这些事都是在康姨母被送进慎戒司之后,王舅母一个字一个字亲口说出来的。曾经发生的一切,历历在目铭心刻骨,可见,王舅母对康姨妈恨到了何种地步。
如今一雪前耻,当真是痛快啊。
知否中,有一句话贯穿全剧,父母之爱子,可为之计深远。从康姨母的结局来看,爱,并不是一味地宠爱和溺爱,而是要教给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做个有素质有教养的人,而不是像康姨母那样,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若王家能早些严加管教,传输她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许也不会造就这么奇葩的康姨母。为人父母这一点,王老太太明显不合格,希望从康姨妈的身上能得到教训,溺爱,终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愿世上再无康姨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