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李商隐王安石《贾生》,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的诗,还有哪些很好的?
类似李商隐王安石《贾生》,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的诗,还有哪些很好的?
您是要找怀古诗吧?如果是这样,我给你找三首我喜欢的,并说明我的理由。
1、《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唐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在后人的历史上,隋炀帝几乎都是暴君昏主的典型。一盆盆脏水毫不犹豫的泼向隋炀帝。罄竹难书,杀父弑兄,三征高丽……但是历史上不乏理性和冷静者。他们往往能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出发,用文字抒发异于众人的感慨。比如皮日休这首,就是难得的怀古佳作。
诗歌大意如下:
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能看到隋炀帝的功绩已经不易,又拿不犯错的隋炀帝与大禹相提并论,这种肯定无疑是发自内心的。这首诗好就好在它能独辟蹊径,不流俗,不偏颇,评价中肯,理性至上。其实,隋炀帝绝不会如泼脏水那般人描述的那个样子。开科举,通丝路,这都是千古壮举,明君之为。皮日休这首诗,无疑是当时写隋炀帝的“异类”,这正是我所喜欢的。
2、《题武关》
唐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杜牧生于公元803年,卒于公元852年。这个时期,正是由中唐到晚唐的过渡。大唐的国力国势早已大不如前。警觉的知识分子们早就看到了国不久日的端倪。杜牧是名门之后,虽仕途不畅,但亦未停止爱国之思。这首《题武关》就很有代表性。
诗歌大意:
清澈的溪水汩汩地流过要留我在武关之东,可笑当年的楚怀王入关投秦却是到了尽穷。郑袖得宠的娇艳妩媚之态就好像喝醉似的,屈原遭放逐到处流落他的形容就犹如乱蓬。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还在,而弱肉强食七国争雄却像过眼烟云已成空。当今天子如此神圣四海为一家天下为统一,而如今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于夕阳中。
楚怀王当年不听忠言,不用贤良,放逐屈原,任由后宫干政,王弟弄权,到头来被秦国骗到秦国武关(战国时秦国设置的关隘,故址在今陕西省商南县)。后来秦国胁迫楚王割地保命,楚王一怒之下绝食而死,绝不割一寸国土。只不过这份倔强和刚毅来的有些悲壮,有些太晚。
杜牧来到武关,看到故迹,遥想历史。他发现,今天的唐王朝也如历史上那个楚国一样,不重贤才,小人弄权。国家却一点危机感都没有。繁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哪一样都能要了朝廷的命。可国运大概就像那落日一样吧,你要拉住向下的势头,是不可能的。这首诗写出了杜牧对朝廷的不满,不被重用的愤懑,也写出了悲哀与无奈。杜牧这首诗让我喜欢的是判断力。他似乎看到了在不远的将来,这个日薄西山的王朝,极不情愿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留下千年一叹!
3、《金陵怀古》
唐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是诗歌历史上著名的诗豪。一生被贬二十余年,其仍能不改乐观豁达之本色。正如他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历经磨难和整治起伏的刘禹锡,有着极其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如这首《金陵怀古》,不仅写的有特色,将描写、抒情、用典融为一体,关键是是“兴废由人事”一句,直击主题,读来痛快淋漓。
诗歌大意:
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南京作为著名的六朝古都,历来不缺乏后人的凭吊和感慨。刘禹锡来到南京,看到眼前空余的旧迹,畅想昔日的历史。将古代的繁华与今日的冷清比较后,他深知:再险峻的山河也挽救不了人事任用上的失败。亲贤远佞,则昌隆;反之,则倾颓。想想自己因“永贞革新”而被贬,想想宵小之辈高居庙堂之上,正直之士远赴异域蛮荒。这难道不是六朝覆辙的再现吗?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事!你听那幽怨的后庭曲,就是最悲惨的证明。
刘禹锡的作品情感明朗直接,其人豪爽不羁。他的作品每每读来,都别有一番滋味。
当然,好的怀古诗远不止这三首。也不知我推荐给你的是不是你想要的。有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