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_中国古代史上,都有哪些关于“床第”的诗词以及奇闻逸事

1天前 (03-18 04:36)阅读2回复0
xietoutiao
xietoutiao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5589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11795
  • 回复0
楼主

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

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_中国古代史上,都有哪些关于“床第”的诗词以及奇闻逸事

谢谢悟空邀请。顺治皇帝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1644年(顺治元年),他14岁开始亲政,1661年(顺治十八年),他24岁就驾崩了。

顺治有4位皇后、7位正妃、9位庶妃、17位格格(低阶妾) ,却独宠董鄂妃。

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1656年 (顺治十三年) ,17岁的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封为贤妃。1个月后,顺治又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之快,清朝罕见。

董鄂妃与顺治帝的感情很深,但仅一起生活4年。因为孩子早逝,董鄂妃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人世,年仅21岁,去世后追封为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

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_中国古代史上,都有哪些关于“床第”的诗词以及奇闻逸事

顺治帝如此痴迷的董鄂妃,她究竟长得有多漂亮?有人说她是江南的名妓,也有人说她本来是顺治皇帝的弟妹,更有传言说董鄂妃是某将军的妻子,不管哪种说法,董鄂妃确实漂亮,能让顺治皇帝对她深深的迷恋。

因为历史的推动和母亲的帮助,年幼的福临被推上了皇位,但他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当皇帝。他厌恶皇家的包办婚姻,过着有性无爱的生活。顺治帝自从遇到了董鄂妃,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爱情。他痴爱董鄂妃,爱到可以不要江山的地步。

董鄂妃病逝,顺治帝内心的痛苦和郁闷更加明显,变得一蹶不振,甚至寻死觅活;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丧,还令官员服丧一月,百姓服丧三日,让30名太监和宫女为她殉葬,真是荒唐透顶。

1661年(顺治十八年)农历正月初二,顺治帝病情恶化。正月初六子时,顺治传召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到养心殿,他说朕患痘(天花),势将不起,速草诏书。他挣扎着将遗诏修改了三遍,天亮时才定稿,初七傍晚就死了。

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言,顺治皇帝根本没有去世,他对尘世没有任何的眷恋,他信奉佛教,选择出家做和尚,而皇室成员当然明白皇帝出家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所以对外谎称顺治帝因病去世了。

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_中国古代史上,都有哪些关于“床第”的诗词以及奇闻逸事

关于顺治帝出家的说法主要源于《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野史中,说他脱去龙袍换上袈裟,去五台山修身向佛。

1660年(顺治十七年)农历十月,顺治帝请僧人溪森为他净发。十月十五日,溪森的师傅、玉林法师赶到北京,让徒弟们架起柴火要把溪森烧死。顺治只好说我不出家了,才救了溪森一命。

顺治帝染上天花又病倒,他让玉林为他念经祈祷,又把平日最亲昵的太监吴良辅送到法源寺剃度作为他的替身,但溪森有本书中记载了在景山寿王殿前举行法会,将顺治帝火浴(火化)之事。(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历代后宫妃嫔众多,她们的职责,不过是陪侍皇帝的生活和传宗接代。皇帝跟她们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但也有例外,如唐明皇与杨贵妃,可以称为“生死恋”,流传至今不衰。顺治帝与董鄂妃之恋,也是一段很生动的故事,虽说故事不尽如唐明皇与杨贵妃之恋,但就爱之深,情之真,却也不差分毫,为清史留下一段佳话。

一、董鄂妃一波三折的入宫之路

董(又作栋)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不是满洲世族,却是满洲著名姓氏之一。其家已是三代武职,隶正白旗。父鄂硕以军功显,于顺治九年(1652 年)授巴牙喇甲喇章京,十三年,即董鄂氏入宫之年,擢升内大臣。父以女贵,故破格晋升;十四年(1657年),又以董鄂氏册封皇贵妃,进三等伯。

由此可知,董鄂氏的家庭出身较为优越。

董鄂氏如何被顺治帝选中的? 换言之,她是怎样入宫的? 清官方史书对此秘而不宣,《清史稿》也仅说:“(董鄂氏)年十八人侍,上眷之特厚”云云。清初“故事,后妃、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皆令命妇更番入侍,至太后(指孝庄)始命罢之”。

这就是说,董鄂氏是在 18 岁那年“入侍”顺治帝前,被纳为妃的。凡“入侍”者皆属“命妇”即已婚妇女。那么,董鄂氏究竟是谁的妻子呢?

业经清史诸学者基本考定:她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襄亲王是清太宗第十一子,顺治帝排行九,两人是同父异母兄弟。董鄂氏先嫁襄亲王,后入宫归顺治帝。哥哥娶了弟弟的妻子,这在清入关前及入关初期,行满洲旧俗,并不拘守汉人的伦理,似乎不算什么问题。

更有甚者,多尔衮却纳肃亲王豪格之妻,纳侄媳妇娶为妻,尤属违规。但鉴于多尔衮被定为罪人,此段纳侄媳为妻事载入清官方实录中。而顺治帝为皇帝,纳其弟媳事,随着满俗汉化,已认识到,此举不合礼俗,为君者讳,故实录只字不载。即使如此,仍有见证人做了记载,他就是当时在北京的耶稣会教士汤若望,他说: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官中,封为贵妃。

这位贵妃于一六六〇年产生一子(应为一六五七年。董鄂氏死于 1660 年),是皇帝要规定他为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按,应为三个多月)之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亦薨逝。皇帝陡为衰痛所攻,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这段文字,正是顺治帝与董鄂爱恋的故事。根据这一记载,可以恢复此一事件的真相:顺治十三年二月,董鄂氏作为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命妇“入侍”宫中,参加宫内的庆典活动,因而见到了顺治帝。她的美丽,亭亭玉立的身材、高雅的气质,立即震慑了顺治帝的心灵,狂热地激起了他的爱慕之情。他以各种理由不断召董鄂氏入后宫,借机与她见面,传达他对她的爱恋。此事很快被她的丈夫博穆博果尔知道,于是,他怀着一腔愤怒闯进宫中,向他的皇帝哥哥发出质问。

顺治帝不能忍受其弟的无理“犯上”,竟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孝庄太后也知道了这件事,感到事要闹大了,就准备赶快为儿子册立东西宫妃嫔。正好新建乾清、坤宁二宫与景仁宫殿就要竣工,册立妃嫔正是时候。当时,由孝庄作主,没及征求意见,就宣布将孔有德之女四贞纳为东宫皇妃。很不巧,四贞已由父母生前许配给孙延龄将军,只好作罢。但顺治帝执意要娶董鄂氏,闹得其母烦恼不已,又无可奈何。她明白,这都是因为命妇例行“入侍”,才有机会让他们相识相恋,否则,他们永远不会认识!

她这才认识到此制不妥,如继续让命妇入宫与皇帝见面,还说不定以后闹出什么事来!她断然下令:命妇“入侍”制永远停止。《清史稿》记载董鄂氏“年十八入侍”一语,也就不言自明了

再说博穆博果尔,自己新婚未久的妻子被皇帝看上,背着他私相幽会,受此大辱,又被皇帝打了一个耳光,再也咽不下这口气,汤若望说他“怨愤致死”,或许“自杀而死”,反正因这件事而死,年仅 16 岁,时间是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三日。博穆博果尔猝死,确使顺治帝不安,也许是为弥补自己的过失,特给其亡弟以优厚待遇:于定例外加祭一次,派工部为其监造坟祠;顺治帝移居新落成的乾清宫,因博穆博果尔丧而免行庆贺礼。

七月初九日,礼部提出,八月十九日将是吉日,可以“册妃”。册何女为妃? 官方《实录》隐而不书。顺治帝答复:因“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择吉”。从一般情理说,一个亲王级的弟弟去世,不会影响国家事务的正常运行,也不会干扰皇帝要做的事。惟襄亲王去世,却使顺治帝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本来急于将董鄂氏纳入宫中,却“不忍举行”,正好说明他心中有愧。《实录》将“册妃”与襄亲王之死两事联系在一起记录,也就使人看清了此事的真相。

二、董鄂妃的得宠

八月十一日,顺治帝派内大臣公额尔克戴青“祭和硕襄亲王”。此距其亡弟之死日,为1个月另 7 天。

顺治帝终于忍耐不住急切的心情,于八月二十五日向礼部下达圣旨:“本月二十二日,奉圣母皇太后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资敏慧,轨度端和,克佐壶仪,立为贤妃。尔部查照典礼,择吉具奏。”到这时,才正式公布董鄂氏的名字,册为“贤妃”。他说,是奉圣母皇太后之命选定的。说明他母亲不得不同意他要立董鄂氏的要求。

同一天,他又遣内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祭和硕襄亲王”。

两件事如此紧密地相关联,又频频祭亡弟,只能进一步说明其弟之死,与顺治帝欲夺其妻有关,这也证实汤若望所记的可信性。

九月二十五日,派遣伯索尼“致祭和硕襄亲王”。二十九日,顺治帝给礼部发出新的指令,称:他前奉圣母皇太后谕,拟将董鄂氏立为贤妃,于昨日(二十八日)又奉其谕旨:“式稽古制,中宫之次,有皇贵妃首襄内治,因慎加简择。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应立为皇贵妃。尔部即查照典礼,于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册封礼。”

清制,后妃一般是由嫔位以下逐步提升的。董鄂氏则越嫔位,而以“贤妃”册立,还未举行册封礼,仅隔了一个月,一下子提升到仅次于皇后之位的皇贵妃,此举非同寻常,看出顺治帝对董鄂氏的爱恋有加,必给自己心爱的人以崇高的名号,博取美人之欢心。此次指示,已确定十二月初六日行册封礼,亦举行大婚礼,正式结为婚姻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出这道谕旨的 3 天前,又遣官祭其亡弟,以此告慰亡灵,也使顺治帝感到心安些。大概顺治帝对此事或有负罪感,心里总是不安,故每次对董鄂氏的册封名号,便加速他们的结合,因此就给其亡弟祭祀一次,求得亡灵的宽恕。

十二月初五日,即册封董鄂氏前一天,先遣内大臣爱星阿告祭太庙,预先向祖宗在天之灵进行告祭。次日为初六吉日,隆重举行册封典礼,其规模、程序,几与册立皇后无别。《实录》对典礼的过程及热闹的程序,都做了详细记录,人们可以感受到此次典礼隆重、热烈。

当天,册封礼成,颁诏天下。其文曰:

帝王临御天下,庆赏刑威,虽当并用,然吉祥茂集之时,尤宜推恩肆赦,敬迓天庥。朕遵圣母皇太后谕旨,思佐宫闱之化,爱慎贤淑之求,于本月初六日册封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为皇贵妃。赞理得人,群情悦豫。逢兹庆典,恩赦特颁,所有事宜,条列如左:……

以下,列出大赦条项 10 大项,皆以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昧爽以前”为界限,以本日前在赦免内,此日后不在赦为册封董鄂氏,向全国颁布恩赦,这也是超出常制,给董鄂氏一个殊荣。

按清制:册立皇后礼成,颁诏天下;册封妃嫔无颁诏。恰恰就是这位贵妃是个特例,顺治帝为她颁恩诏,把这份最受百姓欢迎的最高荣誉给了董鄂氏。充分表达了这位青年皇帝对董鄂氏爱得至深。

三、顺治帝与董鄂妃的凄婉爱情

顺治帝终于与董鄂氏成婚,遂了心愿,便把他的爱和感情都投到董鄂氏,不再爱其她妃嫔。此时,第二任皇后已进宫两年多,他对这位皇后也不那么喜欢,来了董鄂氏,就更疏远了她。

他故意挑毛病,以失礼事,擅自破坏宫中礼仪,给予皇后一些处分。已如前篇。各种迹象表明,顺治帝又想废去第二个皇后,企图立董鄂氏,取而代之。顺治帝显然是受到母亲的阻挠。仅给皇后处分3个月后,便被迫取消处分。顺治帝的两个皇后,都是孝庄皇太后的本家亲人,一个是侄女,一个是侄孙女,前一个已受到伤害,绝不允许他再废第二个!她看破了顺治帝的意图,就坚决地阻止了他。董鄂氏生前终未能成皇后。

董鄂氏受到顺治帝宠爱,自不必细说。爱屋及乌。顺治帝把对董鄂氏的爱,施给其亲人。前叙董鄂氏册封贵妃时,其父鄂硕已进三等伯。封伯不久,他便病逝了,顺治帝又打破“常例”,追赠他为三等侯,谥“刚毅”。她的伯父罗硕也直接受惠,于顺治十七年授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顺治帝与董鄂氏恩爱无比,很快结出爱的果实:他们的儿子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日诞生,排行第四。此子之降生,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赐之宝!顺治帝内心的欢愉,是可想而知的。

当他们还陶醉在欢乐之时,不幸的事却突然降临了:皇四子未及四个月,尚未命名,却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夭折了。这突兀其来的不幸,使他们陷入极度的痛哭之中。董鄂氏为痛失爱子,痛不欲生;顺治帝内心的悲伤,是不言而喻的。

他毕竟是皇帝,不能像常人那样,把悲伤尽渲泄于外。他要忍耐,把悲藏起来,为避免诸臣猜测,立即召见诸内大臣,向他们说明自己此刻的心情。他说:皇子刚刚死了,你们不要以为朕会过于感伤。此前,因为皇太后身体欠佳,朕为此时刻忧念。现在,太后已康复,“此真无疆之庆,于愿至足,岂复以此幼子感怀!”当襄亲王去世的时候(即博穆博果尔),朕尚且反复思虑,惟恐太后悼伤,强制忍住自己的感情。看来,“生死从来定数,焉能有违!朕念切国家,仰副我皇太后之心,安敢过于伤念? 亦非强为之词,而有动于中也。卿等宜知此意。”

顺治帝很聪明。他明白,他过于宠爱董鄂氏,为新生此子而极度兴奋,举朝皆知。此刻,当他陷人极度悲伤,却不想让群臣都看出来,不待他们劝慰,先自表白,既是自劝自慰,更是要作出姿态,以国事为重,以皇太后为重,一个小孩子死了,如同襄亲王一样,不过是“死生有定数”,谁也违抗不得,他不会为此而伤感。他保证自己说的都是真心话,大臣们应该知道他的心情。

他这一番话,自然博得了诸臣们一致赞赏,都说:“臣等正以皇上伤感为虑,今闻谕旨,不胜欢慰。事实上,他的心情远非如他说的那么轻松,他对爱子的死,也绝非不在意,相反,他看成是自己的大不幸,时刻挂在心里。

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对其出生四个月而夭折的皇子的追封。仅出生实际不满四个月的幼儿,而且尚未命名,也给追封,确属多此一举,超乎一般常理。但顺治帝却以超常的心态超常对待这个幼儿,给他追封爵位,于顺治十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即幼儿死后两个多月,追封为和硕荣亲王,用以对亡儿的悼念。

这说明他与董鄂氏对此事念念不忘,即使事过两个来月,仍不能平复内心的悲伤。给这个才4个月的亡儿如此崇高的爵位,毫无意义,不过是聊以自慰罢了。

不仅如此。顺治帝还为这个无名的婴儿大办丧事。四月,还在他的授意下,为这位荣亲王建寝园,“安设神牌,遣官谕祭。责成礼部为这位亲王选墓址。据礼部奏:墓址已选好,是块风水宝地,但圈丈的墓地内尚有寺庙和坟墓应予迁出。特请示顺治帝批准。

顺治帝见此事牵扯百姓的切身利益,不得不慎重考虑,作出了明智的选择,批示说:

“民间年久坟墓,及供奉神佛之寺庙僧道等,为朕稚子建立寝园之故,俱令迁移,朕心实为不忍。况群黎百姓,莫非朕之赤子,所有坟墓、寺庙,不必迁移,仍著照旧存留。”

他指示礼部尚书恩格德:“可作速前往,将荣亲王新园附近坟主眷属并寺庙僧道等,传集晓谕,俾知朕体恤民之隐至意。为选墓地,如此费周折,用心良苦,全是对董鄂氏的爱。幸亏顺治帝为百姓的利益着想,还没有不顾一切,否则,事连百姓、僧道,必造成损害。

直到顺治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才将这位无名的荣亲王下葬,其葬地就选在京郊黄花山。按亲王级举行葬礼,自然是隆重而庄严,祭拜的程序一个也不能少。幼儿下葬成礼,这件事才告结束。

顺治帝与董鄂氏曾为子丧而有过极深悲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淡化。因为他们还很年轻,顺治不过 20 岁,董鄂氏还不足 20 岁,今后,继续生儿育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此一来,也足以使他们感到安慰。顺治帝还是一如既往,仍然是那么深的爱着她。爱,很快抚平了他们心灵的创伤,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那种甜蜜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也许是命中注定? 人们无法想象的是,好端端的,又是那么年轻的皇贵妃竟然病倒了!顺治帝指定最好的太医,用最好的药为她医治,结果是回天无力,美丽的皇贵妃香消玉殒,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瞬息之间,一个鲜嫩的生命突然消失了。这一天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距离她的婴儿夭折,也只有2年零6个月!

四、顺治帝的为情所困

可以肯定地说,在短短的两年间,顺治帝连续痛失两个最挚爱的亲人,是何等悲痛!他为痛失董鄂氏所遭受的沉重打击,远远超过失子之痛。且不说顺治帝如何悲痛,还是看看他怎样为董鄂氏办丧事,就知道他对董鄂氏倾注了多少感情!

董鄂氏病逝的当天,在短暂地痛哭之后,顺治帝马上张罗为她办丧事,倾注了他的全部爱,即使超过了常规常例,他也在所不顾。他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都集于景运门内外,集体“哭临”;还决定“辍朝五日”。

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个方面的人,都来为董鄂氏之死而哭泣,还停止朝政5天,请僧道做道场,为她超度亡灵,都显示了超规格、超标准地办丧事,以此寄托他对董鄂氏的至深的爱接着,他又做出一项重大决定:给董鄂氏追封皇后。她生前未获此殊荣,死后一定要得到!他迅速行动,首先向他的生母皇太后请求,期待得到支持。皇太后以死后追封,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更不会影响现任皇后的政治地位,于是,便满足了顺治帝的要求,给予支持。

八月二十一日,董鄂氏去世的第三天,顺治帝马上传谕礼部,说:

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官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八月二十三日,礼部不敢怠慢,迅速具奏,提出:追封皇后,

应撰玉册玉宝,并造香册香宝,所有谥号用黄绢裱册,须钦天监择吉,遣官一员,告祭奉先殿。是日,即行追封礼。先期鸿胪寺官,设节册案于太和门东,设彩亭于协和门外,礼仪院官设节册案于梓官前。节案居中,册案居左,设香案于节册案前。一切都备办完毕,再按程序,举行复杂的仪式,最后,由宣册官取“赞宣册”宣读,然后将黄绢册在董鄂氏梓宫前焚烧。至此,追封皇后礼毕,负责此项仪式而临时任命的正副使“即持节复命”。

八月二十六日,丧礼正式开始,先追封董鄂氏为皇后,告祭奉先殿;再公布追封皇后的封号、宣读册文。其文古奥典雅,充溢了赞美辞,表达了顺治帝的悲痛心绪,再赐以皇后之宝,其宝文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之宝”。

八月二十七日,将董鄂氏端敬皇后梓宫移放于景山观德殿,仍按上列顺序“致祭如前”。顺治帝为董鄂氏服丧 12 天,至九月二日释服,遣官致祭。至九月十七日,已满 27 天,众官及命妇“俱释服”。

此后,对董鄂氏的祭祀不断,充分表达顺治帝对她难以忘怀的纪念。

一个被追认的皇后,不仅得到了与正式皇后同样的待遇,而且在某些方面多有超过,亦见顺治帝爱董鄂氏早已超出了礼仪的限制,不加掩饰地尽情渲泄他对董鄂氏的爱。

自董鄂氏去世,顺治帝情绪低落,他似乎已看破红尘,高不可攀的帝王之家,在他的眼中,已无光彩。他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现实的世俗生活失去了它的应有之义,连皇帝的宝座也使他感到厌恶。

他不再留恋荣华富贵,竟产生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要放弃当皇帝,出家当和尚。据说,他闹得很凶,一度非要出家不可。他自取法名“行痴”,进而剪掉发辫,任性任情,眼看真的要当和尚了。幸亏顺治帝敬重的高僧玉林琇赶到,极力劝解,始放弃出家的念头,让一个太监吴良辅做替身,才算了断这段出家的闹剧。

顺治帝出家的事,实际上,并非全因怀念董鄂氏所致,还有他自身对佛法感悟和追求。不可否认,董鄂氏之死,对他打击至重,是促使他一度欲出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董鄂氏死后,顺治帝还在日夜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思念不但没有淡化,却与日俱增,他又做了一件历代帝王不曾做过的一件事;为自己至爱的爱妃写回忆录,名曰《端敬皇后行状》。所说“行状”,是指人一生的经历,业绩,乃至思想品德的总括。人死后,由其亲人即熟悉其人一生的人主笔,记述其一生的历史。顺治帝却打破惯例,以一个皇帝给自己的后妃写“行状”,倾注了他对董鄂氏的全部爱心。

且不论顺治帝的汉文程度如何,叙其“行状”,洋洋数千言,有一气呵成之势。通篇写的是董鄂氏的美德,叙两人所经历之事。顺治帝身为皇帝,却不是以上驭下,以帝训臣的口气写的,确是如一对恋人的关系,娓娓道来。

他直言自己所做所想不足,经董鄂氏提醒或揭示,才得以更改。这也很难得。他没有说自己完美无缺,倒是她完美无缺,从内心到举止行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柔,行为端庄,充满智慧而机灵,又善解人意的最美好的形象,难怪顺治帝那么爱她。今人读此文字,也不能不为之感动,对董鄂氏过早逝去抱以深深地惋惜之情。

顺治帝与董鄂氏之生死恋,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他们生之恋,一方死后,一方还在恋,虽阴阳两隔,亦不减生者对死者之恋。这个故事的可贵处,就在于他们的感情始终真实,且经久而不衰减,做到了始终如一。这大概就是真正的爱情的含义吧!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中国古代史上,都有哪些关于“床第”的诗词以及奇闻逸事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首先要说的是,不是床第,而是床笫(zǐ )之欢。

笫的意思,在古代是指床上用的竹子编的凉席。所以这个字也成为床的代称。

床笫之欢,顾名思义,就是指男欢女爱那些事情。

男女那点事,保守封建如古人,其实是很拿不上台面的,更别说什么诗词之类的了。但是还是有文人,玩出一些流传后世的故事。

其中我们都听过的一句诗:“一树梨花压海棠”,说的就是床笫之事。

这一句诗文又是海棠又是梨花的,貌似一副春意盎然的美景。但是其实是一句很有内涵的诗文。

据说苏东坡有个好朋友,名叫张先,这位张先生,是个风流人物,八十岁了,还是风流不改,竟然取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为妾,老牛吃嫩草的张先还乐呵呵的做一首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知道这段风流故事后,就也写了一首诗,调侃一下张生老朋友: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不得不说,还真是形象。

一个八十岁老翁,一个十八妙龄美少女。

一个苍苍白发,一个是含苞待放,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一句,当真是非常传神。

这就是关于"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一句床笫之诗的传说,为什么说是传说呢,因为现在有学者考证,苏东坡并没有写这首诗,这句“一树梨花压海棠”之文,当时明代之后民间通俗作品的产物,和苏轼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之后流传过程中,逐渐附会到苏轼头上而已。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这个问题问得是不是有点太过于任性了。试想,古代是什么样的社会,是一个讲究礼义廉耻的社会。但凡会写诗的人大小都是个知识分子,受过严重的孔老夫子思想熏陶,怎么可能会去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字,让圈子里的人知道了,还怎么在文艺圈和上流社会里混。

即使有人写,也是那些非主流整的那些个地摊文学,注定不可能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同,至于能不能流传下来,反正是没怎么见过。

当然,凡事总会有些例外。在文化圈子里流传的比较广泛的,并且为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苏轼调侃张先纳妾而作的那首诗了。

据说,张先八十岁的时候纳了一位十八岁的小妾,这位张先先生在北宋也算是一位比较有名的词人了,因为写过三首非常有名的带有影字的词,所以时人称之为张三影。张先纳了这个小妾后,忽然有一天灵感炸裂,然后就写了下面这首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这个事情不知怎么地就被苏轼知道了,苏轼为了调侃一下自己的老友,就写了下面这首到现在也没有名字的诗。当然,这里的调侃是完全没有恶意的,就好像老友间非常正常的开玩笑一样。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首诗之所以如此出名,主要还是因为太过于形象了。看到这个梨花压海棠的诗句,脑海里就会自动脑补一幅比较香艳的画面,然后就是……对老牛吃嫩草的羡慕嫉妒恨,对自己的厌恶可怜憎。

不过,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张先和纳的小妾感情还是不错的,婚后生活也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那位小妾不仅在八年时间里给他生了两男两女,而且在张先死后郁郁寡欢,几年后就也逝世了。在宋代,士大夫纳妾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社会风气,所以希望大家也不要用现代人的道德观点来衡量古人。从小妾后来的表现来看,也许在她看来就是嫁给了爱情呢?

南唐后主李煜,一代词帝,被俘之后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去国怀家的沉郁悲凉,人生境遇巨大落差后的沧桑忧愤。但是,李煜早期的词却基本上是花花公子般的玩世不恭,香艳绮丽,譬如下面这首词。

一斛珠

五代·李煜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首词只不过思想内容上稍稍有些浮夸,但绝不能上纲上线地认为是淫词艳曲,毕竟这不过是小两口在一起时打打闹闹没正形的真实写照,最多算是个生活作风问题吧。

别的有没有,真的不知道了,收工。

0
回帖

董鄂妃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_中国古代史上,都有哪些关于“床第”的诗词以及奇闻逸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