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很强的“扩张欲望”,为什么却不敢吞并东南亚国家_果敢军队究竟有多强?为何几十年来缅甸一直没法控制果敢地区
清朝有很强的“扩张欲望”,为什么却不敢吞并东南亚国家
清朝入关后,在南明政权、大顺政权、大西政权等大小政权基础上摧枯拉朽,很快建立起了新帝国。
夺下汉地十八省,再加上自有的东北地盘,清朝的疆域可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明末。虽然看着地盘比明朝大多了,但除了东北老家,清朝实际地盘控制力却不尽如人意。
先看一下清廷对帝国内部的控制力。
南边的云南、广东、福建被外包给了以吴三桂为首的汉人军阀手中,财政、民政、军政管理权基本归地方所有,朝廷只有一个空壳子的名义统治权,这也为后来的三藩之乱埋下了伏笔。
四川的大小金川地区,自明朝起就被当地土人占据,凭借易守难攻的山区地形搞区域自治,俨然是一副“国中之国”的景象。
湖南、湖北西部,贵州,广西,云南山区都有不同程度的类似问题,这些“化外之地”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大一统帝国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把这些问题都归咎于清朝头上也实属冤枉,因为这并不是清朝年间才出现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历史遗留问题。反而,清朝是历代中对这些山区地区征剿灭最激烈、最彻底的朝代。
另外,汉地此起彼伏的武装抗争,汉地各省“反清复明”的呐喊从未休止,初生的大清统治危机重重。
相对而言,这都还算不上最大的威胁。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令封建帝国最头疼的倒不是外国势力,而是来源于周边外围区域少数民族武装的威胁。
像秦汉时期的匈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唐朝时期的吐蕃、宋朝时期的辽金,乃至明朝时期的后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一直是中原王朝统治者最大的心病,甚至数次都是外族直接导致了大一统帝国的改朝换代。
而当时清朝面临的最大的威胁是征服了哈萨克、灭掉了叶尔羌汗国,一度称雄西域坐拥领地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准噶尔汗国。
这个准噶尔汗国在种族上属于蒙古部落,作为昔日的黄金家族,此时的蒙古部落在内乱中重归统一,并在一代枭雄噶尔丹的带领下在蒙古、新疆、西藏地区重塑了历史上的最后一个蒙古帝国。
蒙古和满清两个处于极速扩张期的游牧民族战斗力都很强悍,但蒙古在内部关系处理和火器装备上较满清稍逊一筹,最终被清朝统治者以怀柔分化的政治手段,辅之以火炮打击的军事手段,费了不小的劲才把噶尔丹之乱给平息掉。
由此可见,不仅是清朝,整个封建王朝面临最大的主要矛盾还是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冲突,而非外国势力。
清初基本就是这么个内忧外患的情况,所以一开始清朝统治者最先考虑的是解决最紧要的内围问题,东南亚完全不在其战略目标之内,而清朝完全稳固社稷之时,也都到了乾隆晚年,战争打了近百年,军费开支也相当庞大,也没有了继续往外拓展的动力和条件了。
难道东南亚国家就不香吗?
当然香!现代来看,更接近热带的东南亚其实更适合种植水稻、水果等农产品,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称其为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也不为过。
但在当时来看,就是一块农业发展程度较低的不毛之地,纵观东南亚的发展史,最基本的农业体系都是在近代列强殖民时代所正式建立的。
除了经济基础薄弱,文化隔阂也是个重要原因,与中华文化圈格格不入,完全是三观融不到一起。
在1754年的时候,苏禄(今菲律宾)国王曾上表请以苏禄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籍,但乾隆帝想都没想直接婉言谢绝,可见清朝统治者对东南亚丝毫没有一点点兴趣。
清朝后来虽然有入侵东南亚的越、缅军事活动,但那也并非是为了占领,而是维系清朝的亚洲宗主国地位。
当然,在不占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清缅战争清军确实是打的一塌糊涂,可见东南亚这些小国也并不好征服,最终还是靠庞大国力消耗的缅甸差点崩溃,只能俯首称臣。
满清的决策层并不糊涂,他们能站在更高的中国传统地理形态层面、国家核心发展利益层面、现实经济开拓成本层面综合考量给出理智的答案。
第一,首当其冲是受到中国传统地理形态束缚。
千年以来,中国历朝历代的疆域面积始终固定在传统地理的屏障范围之内,并且很少有王朝触及到中国地理范围的最大广度,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通过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中国疆域天然的地理限制:西北是高寒的帕米尔高原,西南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北面是无垠的草原荒漠,东面和南方是浩瀚的海洋。可见中国自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系统,拥有上天赋予的天然屏障,而如果超过这个地理限制想继续向外扩展,作为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封建王朝,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
这不光是历史的一脉相承,更像个生产力技术的难题,不单是清朝,整个封建社会都无力破局。
第二,东南亚的地缘政治并不触及帝国核心发展利益。
刚刚讲了,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不是东南亚、不是俄毛子、不是朝鲜半岛,即便是他们真的想不开来搞事情,也会被天然的气候、地理、技术等壁垒所阻隔,并不具备对帝国颠覆性的可能。
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还是周边外围区域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武装是在阻隔范围之内或在边界上下移动,随时有侵入的可能,看到中原王朝鼎盛之时则老老实实偏安一隅,看到中原王朝内乱之际就跑来分一杯羹,五胡乱华、辽灭后晋、后金灭明,历史上反复上演了好几次。
也因此,历朝历代的中原统治者都十分警惕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天天派人对其进行动态观察,甚至还出兵试图解决后患,但可惜的是没有一个能够有足够的气魄和实力根除后患。
通过历史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清朝自入主中原以来,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巩固内部和外围根基。
内地的四川大小金川,一个几万人口的弹丸之地,乾隆花一年多的财政收入才拿下但他觉得划算,从长期投资回报来看,这钱花的值,一劳永逸解决所有的隐患,保障王朝统治长治久安。
外围新疆、西藏、蒙古问题虽然直接原因是与噶尔丹的决斗不可避免,但无敌的八旗军+红衣大炮的王炸在手,征服的时机已然成熟,收纳外围区域完全符合清政府的长期发展利益。
而且东南亚国家还乐于跟大清搞贸易扩展外交,并愿意依附在以清朝为核心的亚洲宗藩朝贡体系之内,于情于理都没有去灭掉人家的理由。
清朝没有俄国那样对于土地的贪婪,清朝对外的基本国策是:如果对方的存在对我的统治是一个威胁,那我就一定要把对方消灭掉,彻底消除隐患。如果对方只是和我有一些边境摩擦之类的小冲突,那么我把对方打服了,让它今后再也不敢惹我就可以了。
正是根据这一条国策,清朝对于新疆用兵百年,最终将其彻底征服占据。因为在新疆的准噶尔部落一直都是以入主中原为梦想,始终与中原为敌。从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阿睦尔撒纳都是如此。因此,清朝也就始终不断地想尽办法来征服控制整个新疆。
还有像台湾这样的地方,如果居住在上面的不是励志反清的郑氏家族,而是一直由荷兰人占据,那么估计清廷也就不会去出兵攻打那里了。
对于一些小的磨擦冲突,清朝就没有采取消灭对方的策略。像越南、缅甸都和清朝发生过边境冲突,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对于清王朝的统治没有造成真正的威胁,所以清朝也就没有把对方赶尽杀绝。
至于像朝鲜那样早就臣服的国家,清朝就更不会将其纳入版图了。
所以,清朝的对外政策始终都是以服务于内政为原则的。传统上,中国的中原王朝对于中原以外的土地并不感兴趣。清朝显然也是受到了这个传统的影响,他们不会单纯地为了扩张土地而对外兴兵的。
果敢军队究竟有多强?为何几十年来缅甸一直没法控制果敢地区
和平共处是正道 穷兵黩武不可取
在本大仙看来,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果敢地区的人基本上都是华裔,他们同样属于炎黄儿女的一支,只不过是如今成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囧局。但是,华夏情怀已经入心入脑,“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他们和我们的共同心声,这既非表演,也不是靠外力可以强加或者强制的。果敢军队究竟有多强是一回事,军队的规模、武器的装备、战略战术固然重要,但是比这些因素更强大的却永远是人心向背问题。正因为果敢人万众一心,所以才轻易不能为外来势力所征服。且听本大仙为诸位看官简要分析之。
尊重历史
果敢地区本来隶属我国,只是在126年前才被大英帝国强行划归了缅甸。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是敢怒而不敢言,而缅甸做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同样也是听任宰割。所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西方列强仰仗坚船利炮为所欲为,也就成了非常时期的“正常事件”了。该事件再次证明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弱国无外交。
自从缅甸人民赶跑了英国侵略者独立建国以来,与我国正式建交并保持了睦邻友好关系。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边民一直以来互市通婚,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血浓于水,难分彼此。两国人民在反帝反侵略的道路上互相支持,胞波情深,世代友好。尊重历史,面向未来,果敢地区将会成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沟通的桥头堡城市。
尊重现实
缅甸的国土面积比青海省略小,人口大概7000万,与我国的云南和西藏接壤,中缅边境线长达2186公里。客观讲,缅甸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这于该国多年来政局动荡不安有关,加之又受到西方国家制裁,更是导致经济发展雪上加霜。果敢地区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跟我国搭界,所以在很多方面相较缅甸其他地区更有优势。比如果敢地区可以使用中国的电源、通讯讯号、货币,这些都给果敢人民带来巨大的实惠和方便。
至于说果敢一所中学用中文发招聘启事,这是由于果敢人自幼就说汉语、学汉字,就连用的教材都是跟云南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材完全一样的。所以说中文发布的招聘启事,才更容易让更多的人看懂,如果用英语或者缅甸语发布的话,当地人反而都看不懂了。用人民币发工资就更好理解了,因为果敢境内有很多中国的企业(公司)以及中国人(商人、游客),用于购买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的货物非常方便。如果使用缅甸币,还得再兑换成人民币,反而多了一道手续。
尊重民意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并不认同自己的“缅甸族裔”身份,通过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与缅甸政府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无奈果敢地区只有2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25万(只相当于我们一个县的实力)势单力薄,寡不敌众,所以最终还是被缅甸政府军所征服和收编。能收服的是军队,难收服的却是人心。
为了安抚民心,增强果敢人民的(缅甸)民族认同感,缅甸政府可谓煞费苦心,多措并举,然而收效不大。本大仙认为,民心不可能靠武力征服,硬的靠经济,软的靠文化,软硬结合才能成功。但是悲催的现实是,缅甸经济欠发达,一时三刻也无力使得果敢人民过上富足生活;缅甸文化相较汉藏文化也没有什么更大的优势,想要取代已经根植人心的经典文化,基本属于痴心妄想。所以缅甸政府应该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武力镇压只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
总之,尊重中缅传统友谊是大局,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此事。同时,我们应该自豪于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力,使得离开祖国怀抱百余年的华裔依然心心念念。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会幸福,否则只能重新沦为任由列强霸凌的殖民地。感谢关注本号。
并没有多强,果敢现在已经大部分被缅甸政府控制,果敢同盟军只控制了少数区域。
一 果敢和果敢族
首先,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果敢。果敢,其实全称叫"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这个自治区可和中国的自治区不一样,果敢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在缅甸是国中之国的存在。
果敢面积2700公里,人口25万,只相当与中国一个中下规模的小县。在果敢的25万人口中,华人(也就是缅甸所称的果敢人、果敢族)就占了90%,是缅甸北部的华人主要聚集区。其余则有掸族、崩龙族、苗族、佤族、僳僳族、白族、缅族等,如果加上在此经商、旅游的中国人,果敢的流动人口加常住人口基本维持在30万左右。
历史上果敢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期,隶属于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管辖,明朝时期,是镇康府和孟定府的领地,清朝时期,是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云南遭遇兵败,逃入缅北,吴三桂带领十万人追击,逼迫缅王交出永历帝,并将永历帝就地处决。而追随永历帝进入缅甸的南明官兵,则就在缅北定居下来,这些人就是如今果敢汉人的先祖。其中,明朝将领杨高学成了果敢地区的统治者,果敢由此进入了杨氏土司政权时代。
进入晚清后,积贫积弱的中国虽然在屡屡被列强欺压,但是在处理果敢问题上,还算是守住了底线。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果敢也倒向英国,成为英国治下的土司。1894年,中英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在中国代表的力理据争下,最后条约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但是三年后,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根据条约规定,生活在果敢的汉族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从此果敢慢慢远离中国。
抗战时期,果敢土司杨文炳宣布抗日,并被蒋介石召至重庆,授以"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远征军进入果敢后,给果敢自卫队配发了枪支弹药,果敢自卫队发展至一千多人,与日军交战大大小小几十次,自身伤亡数百人。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统治,宣布独立,果敢统治者杨振材、杨振声兄弟进入缅甸议会,成为议员,并在甸联邦首届国会中提出议案:"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这一议案被缅甸国会通过,果敢也因此成为缅甸领土。1962年,中缅两国划界,由于果敢在实际上已属于缅甸,因此,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
二果敢军队
说到果敢军队,就不得不提到“果敢王”彭家声。
七十年代初期,缅甸开始推行“大缅族主义”,对缅甸境内的所有少数民族武装动手,企图消灭所有少数民族地区的武装力量。1963年,缅甸政府对杨氏家族执行抓捕行动,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勐东几乎同时被抓,随后,缅军接管果敢。但是,缅甸政府在果敢遭到了激烈的反抗,统治并不牢固,这让缅甸政府意识到,现在还不到直接统治的时候,于是扶持了罗星汉统治果敢。几乎同时,彭家声也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取得了果敢百姓的支持,公开与缅甸政府军对抗。
1968年,缅共占领果敢,果敢进入缅共时代。1989年,时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彭家声率部发动兵变,脱离了缅共,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并在同年与政府达成和解,果敢被划为掸邦第一特区,保留自己的武装力量,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果敢进入彭家声时代。
之后,果敢内部发生了连续的内讧。先是在1992年,杨茂良兄弟打败彭家声兄弟,接管果敢,三年后,彭家声在佤邦联合军、 掸东同盟军和克钦独立军的支持下,又重新打回果敢。2009年,缅甸8.8事件(果敢事件)爆发,缅甸政府军以查毒品和枪械厂为由与果敢同盟军交火,这时,果敢内部再次发生内讧,副司令白所成和果敢县长明学昌宣布支持缅甸政府,同政府军一起将彭家声逐出果敢,从此,实质性的果敢同盟军政权不复存在。由白所成领导的原果敢同盟军余部改编为边防部队,编制为1个营,番号为1006边防营,员额296人,另有缅军官兵30人。
但是,谁又能想到,五年后,已经84岁彭家声又卷土重来,回到果敢,和他的儿子、果敢同盟军司令彭德仁接连指挥武装力量与缅军交战,同时宣称,不放弃武力"光复果敢",算起来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回到果敢了。此后,果敢同盟军同缅甸政府军零星交战不断,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冻结了果敢同盟军在该行的账户,表示已经不再接受任何资金存入其用于接收支持者捐款的账户。
三 军阀割据的本质
果敢人的内心其实是复杂的,没有归宿的。从根源上来说,他们是中国人,但是在国际法意义上属于缅甸,这造成了果敢族在身份认同上的脱节。缅甸出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考虑,希望将果敢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但是出于大缅族主义的考量,却又并不给予其国民身份待遇。这就造成了果敢在招安与反抗中摇摆不定。
不过,虽然同为汉族一脉,但是果敢人似乎并没有想过要认祖归宗,不论是是杨氏土司,还是彭家声之流,他们都只是想做果敢的土皇帝而已,唯一看中的,是自己的私利和统治。杨氏土司统治的几百年里,杨氏家族牢牢把控了果敢,彭家声时期也一样,在彭家声统治的20年里,排斥异己,任人唯亲,他的六个兄弟和五个儿子中,除二弟夭折、第四子痴呆外,其余9个都在政府和同盟军的要职部门负责。说到底,都只不过是一群军阀。
为了利益,更是什么都干得出来,果敢一直深陷毒品泥潭,这其中与果敢统治者不无关系。90年代,果敢罂粟种植面积近 20 万亩,年产鸦片约 200吨,有海洛因加工厂10个,毒品几乎是果敢唯一的经济支柱。彭家声第二次重回果敢后,开始宣布禁毒,但同时又开始贩枪。据调查,在西藏发生的某些事件里面,就有果敢生产的枪支弹药的踪迹。此外,果敢还大量开设黄赌毒场所,吸引大量中国人前往,几乎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所幸的是,果敢和缅甸政府如今也在慢慢达成和解,逐渐走上和平道路,希望果敢问题也有一个圆满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