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里婆婆刘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_悖论女主有孩子吗
《孔雀东南飞》里婆婆刘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
婆媳关系,错的不是媳妇。
家庭纠纷,婆媳矛盾
婆媳剧很收欢迎,现代人喜欢,古人也喜欢。
著名的当属《回家的诱惑》,前后两部。第一部讲豪门媳妇不好当,恶婆婆欺负媳妇,打骂、使唤、流产、离婚……让人看的是恼火不已,气的只想揍编剧。
第二部讲王者归来,手刃仇人、侵吞家产、KO小三、找到真爱……大仇得报让人畅快不已。
婆媳剧大受欢迎,因为受众很多啊,全国有多少家庭呢?有多少对婆婆媳妇呢?有多少是合合美美,有多少是恶言相向?
提起婆媳关系,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吧,即便不是经历者也是见证者。
陆游就见证了一段恶劣的婆媳关系:陆游迎娶表妹唐婉,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奈何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迫于压力陆游休妻。后来两人再次相遇,陆游饱含深情的写了不朽的作品,《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良人对此是唏嘘不已。
按理说在婆家唐婉是陆母的媳妇,在娘家唐婉是陆母侄女,于情于理都没有憎恶的道理呀?
良人觉得,陆母讨厌唐婉跟焦母讨厌刘兰芝是一个道理。
长话短说,良人来解惑。
《孔雀东南飞》算是汉代的婆媳剧。
婆婆不喜欢媳妇不是媳妇的错,作者写的很清楚: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三天织五匹布,还不满意。你们家的媳妇太难做了。
说白了就是,你母亲故意找事,让我很难办。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婆婆讨厌刘兰芝呢?
男子懦弱,母亲强势。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强势,儿子焦仲卿懦弱事事都要询问母亲的意见。
古代讲究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但是焦仲卿父亲早亡,一个家全靠母亲支撑着,生活肯定好不哪去。古代是禁止妇人抛头露面的,但是焦家没有成年男子,焦母只好自己出马,自然会遭到不少敌视和白眼。生活的艰辛困苦,让她养成强势的性格。面对这样的母亲,焦仲卿没有自由而言,从小就被母亲支配,他已经不知道如何反抗了,而且母亲手里还握着“孝”这张王牌,一切事情由不得焦仲卿。
媳妇难做全赖男人。
一个好的男人要爱护媳妇,因为一个家中只有媳妇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不爱护她爱护谁?
我曾记得一个例子,一个男人咨询说,我们家朝翻天了,我妈跟我媳妇因为钱吵的不可开交。咨询师给他出主意:偷偷塞钱给母亲,说这是媳妇让我给你的,钱不多也是媳妇的心意,她还是向着你的。然后再偷偷拿钱给媳妇,说这是咱妈让我给你的,不要声张,妈看你身体不太好,给钱让我给你买些补品,妈还是很关心你的。
处理婆媳关系就得两头满,凡事闹个谁对谁错,根本没这个必要。
但是焦仲卿显然不懂:刘兰芝跟他说,母亲不喜欢我,你把我休了吧。
焦仲卿去找母亲,他是这么说的: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他竟然去质问母亲,为什么对媳妇不好。
母亲自然是大骂,说出的理由估计也是编造的:
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焦仲卿一下子傻眼了,母亲让自己休妻,他不干了,再次火上浇油: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结果就是母亲大怒,焦仲卿再也无路可退:
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话已至此,焦仲卿能有什么办法呢,哭哭啼啼的休妻去了。
自挂东南枝,也是自作自受。
刘兰芝错在太漂亮。府吏久在温柔乡,丧失斗志,影响前程。
焦母一辈子就一个盼头,那就是培养儿子。凡是对儿子前程有碍的,都是敌人。
很不幸,刘兰芝就不站到了焦母的对立面。
焦仲卿在官府做小吏,小吏跟现在公务员差不多,那可是铁饭碗。在现在的婚恋市场上,公务员也是很吃香的。古代更是如此,焦仲卿也算是成才了。但是这只是第一步,焦母还有更高的追求。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焦母想让焦仲卿继续升迁,焦仲卿也得到了机会,吾今且赴府,此时也是焦母跟媳妇矛盾最尖锐的时候。
府吏应该有了新的差事,但是却沉迷温柔乡没了斗志。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这可刺激住了焦母,要知道媳妇跟儿子也不常在一起啊,这样都没了斗志,以后怎么办?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必须得让刘兰芝离开这个家,这样儿子才能一心扑在事业上。
陆游,就更加明显了。
诗词歌赋在古代只是末流,你说自己要做个专职词人,家人还不打断你的腿。即便是专职写词的柳永,也是因为科举这条路被封了,没办法才以作词为生。
陆游的爷爷是当朝右相,书香门第因此陆游的首要目标也是做官。
但是陆游唐婉新婚之后,整天在一起打闹玩乐,潇洒快意,情意浓的很,早就把什么圣贤书,什么封官进爵抛到了脑后。陆母多次警告,陆游也不当作一回事。陆母只好出此下策,休妻赶走唐婉。
自古就有“狐狸精”的说法,男人把持不住都是女人的错,漂亮也是错吗?
封建家长制,媳妇必须无条件服从婆婆。百年媳妇熬成婆,能不耍耍威风。
古人一般都早婚,又崇尚多子多福。
没有四五代人同时存在,根本算不上大家族,四世同堂是大家族的标配。
如果代代如此,那就搞笑了。
长幼尊卑有序,凡事得听长辈的。
一个媳妇刚进家门的时候是第四代,也就是重孙媳妇,地位能高到哪里去,毕竟前边还有孙媳妇、儿媳妇、婆婆。
百年媳妇熬成婆就是这个意思,只有第一代媳妇才称之为婆婆,四代人加起来也有一百年了。
《红楼梦》中的贾母就是这样,刚入府的时候是重孙媳妇,一步步熬到贾府的实际掌权人。她对儿媳妇可没好脸色看,倒是对孙媳妇挺好的。
于是就熬啊熬啊,熬成孙媳妇,再熬成儿媳妇,再熬成婆婆。
好不容易熬成了婆婆,自然会想到自己做重孙媳妇时候的事,难免发泄一下不满,上行下效,代代相传,婆媳关系能好就怪了。
做媳妇的时候挨欺负,做了婆婆又想欺负媳妇,这就是问题的复杂之处,难解。
以上就是良人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额,《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婆婆应该是焦母吧,刘母是什么鬼。至于焦母为何厌烦刘兰芝,我们先从刘兰芝说起,文中如此介绍: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看样子她是一个家教严谨,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的闺阁少女,别说古代放在今天,这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优秀女性,绝对是值得炫耀的,那为何焦母会如此厌烦呢?
焦家家庭结构简单,丈夫之外只有守寡多年的老母和一位小姑子,作为小吏的焦仲卿也算是当地的小康之家。刘兰芝嫁到焦家以后,起早睡晚,辛勤操持家务:提水、烧饭、洗衣、织布,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把一个四口之家打理得有条不紊。焦仲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工作余暇便暗在妻子身边,喁喁低语,情话绵绵,偶尔也弹筝奏乐,轻声合唱一曲,伉俪情深,其乐融融,邻里之间对这对郎才女貌的小夫妻,莫不十分羡慕,然而焦母心中却非常不是滋味。焦母始则蛮不讲理地加重媳妇的工作量,继而百般挑剔媳妇的不是,终于完全丧失理性,认为媳妇简直就是破坏焦家和谐气氛的狐狸精,强迫儿子非把刘兰芝休回娘家不可。
而焦母如此的厌烦刘兰芝有这么几个说法
其一,是恋子情节,刘兰芝把焦仲卿从焦母身边抢走,但是焦母后面也想把罗敷介绍给焦仲卿,显然这一点有待推敲。
其二,是门不当户不对,焦家也算是官宦人家文中说是“仕宦于台阁”,刘兰芝只是乡村家庭,虽说刘父经商家境殷实,但是地位地下,焦家逐渐没落之下刘兰芝在仕途上帮助不了焦仲卿。
其三,无子之说,刘兰芝婚后三年不孕,要知道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代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古时男女结婚普遍偏早,十几岁结婚二十几岁怀孕也比较正常。
综上所述,也就是第二点在仕途上无法帮助焦仲卿相对靠谱一点,而还有一点就是自古以来的婆媳矛盾,而且文中刘兰芝是比较优秀的,而罗敷是从焦母嘴里说出来的,但是没有明确的对比说是罗敷一定比刘兰芝要好,那是不是有可能是焦母嫉妒这么好的儿媳妇呢。刘兰芝被遣回家之后刘母问时也是惭愧难言“儿实无罪过。”而焦母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其实这就很好的说明了就是一场婆媳之间看着不顺眼的战争。而且文中有说刘兰芝“心中常苦闷”但是也并无发作,始终日夜操劳,“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而这种事情过于忍让就只会造成后面的悲剧。而且就算被休回家,也是有县令儿子来提亲的,想来刘兰芝不管是名声还是做派都不会差的。
所以最后看来,完成这种悲剧的只有两种,一种是旧社会时代的悲哀,另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焦仲卿作为中间人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以至于造成了后面的“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悲剧,所以也有了作者后面的“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悖论女主有孩子吗
生了孩子。
流苏写得小说《悖论》女主凌思南最后怀孕剩下了孩子。
《悖论》讲述的是两姐弟之间的故事,姐姐从小就被苛待,随后被二舅带走抚养,而依赖姐姐的弟弟则备受父母宠爱,留在家里接受精英式教育长大,两个人长大后相遇在相处过程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