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馒头好吃,朋友让我带两个尝尝,怎么回复_赞美“馒头”的诗句有哪些
做的馒头好吃,朋友让我带两个尝尝,怎么回复
其实我想问下,朋友是怎么知道你做的馒头好吃的,是你谈话时透露出来的,还是朋友圈里晒出来的,如果是这两种情况,多少都有点求赞的想法。既然当初透露出来了,就不要计较朋友想尝尝了,大大方方的拿几个,还可以多做几种其他拿手的,让大家一起尝尝,同时也要说明,做这些美食很耗费精力,平时不做,如果朋友们感兴趣可以告诉他们怎么做,以防朋友吃上瘾以后一直要求你带(当然也有可能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这人一向不喜欢给自己招惹无所谓的麻烦。
做的馒头好吃,朋友让我带两个尝尝。一看你想到了该怎么回复?这说明你是在网上晒了自己蒸馒头的好技术。既然是你的才艺得到了朋友的认可,既然是你蒸的馒头,让你的朋友特别的喜欢,既然如此,就送给朋友几个尝尝又有什么关系呢?馒头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只不过是由于你的炫耀才会引起你朋友的喜欢。因此我说做人可别太小气,自己竟然都晒出了蒸馒头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再隐瞒或者拒绝好朋友的心理。有的时候真的应该满足自己的朋友的心愿。
我有一次在网上晒自己做的红烧猪爪,我的朋友也是同事,就给我发微信说。你上班儿来的时候给我带点儿吃,我想尝尝这个口味太好吃,太诱人了。可是我跟老婆已经吃了个精光了。但是真的不好拒绝同事和朋友的要求,没有办法我就到附近的熟食店给他们买了两个猪蹄儿送了过去。都过了很久,我才跟他们讲那猪蹄儿是在熟食店买的,他们唏嘘不已,说我这个人简直太讲义气了。说的我心里暖洋洋的。
赞美“馒头”的诗句有哪些
赞美馒头的诗句有:
一、城外土馒头(唐代:王梵志)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释义:城墙外的土馒头,现在城墙里面,一个人吃一个,不要嫌没有味道。
二、约吴远游与姜君弼吃蕈馒头(宋代:苏轼)
天下风流笋饼餤,人间济楚蕈馒头。
事须莫与谬汉吃,送与麻田吴远游。
释义:普天之下最好吃的馅饼,应该是带竹笋的馅饼,人间最好吃的馒头,应该是蕈馒头。但是这些东西都不要跟错误的人吃,要送到麻田吴氏,方才符合这馒头的口味。
三、馒头(宋代:岳珂)
几年太学饱诸儒,余伎犹传笋蕨厨。
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
芳馨政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
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馋奴。
释义:几年的太学生活,四书五经已经喂饱了我们这些儒生,我至今记得笋蕨的美味,公子彭爱吃红驴肉,铁杖将军爱吃白莲花,但是大家老了之后,还能够大口流着口水嚼的,用来解馋的,还是当属这白花花的馒头了。
四、韵语答永叔内翰(宋代:梅尧臣)
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
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
释义:世间的人想到肥字,正如同谈论起了馒头,馒头的皮厚但是口味很不错,普通的东西能够这样已经很美味了。
扩展资料
馒头的由来与发展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亦有言,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面起饼”可视为中国最早的馒头。
汉朝时,由于磨已广泛应用,蒸制的面食也随之流行于全中国各地,当时统称为“饼”。“曼头”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束广微《饼赋》云:“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消,温不至热,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
《晋书》提到何曾“性奢豪”并举例说明他“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意思说就连馒头这种“高级食品”如果不蒸出十字裂纹,他都不吃,可见其穷奢极侈都到了何等地步。这里所说的裂纹蒸饼,大概就相当于人们所说的开花馒头吧。
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有称作“玉柱”、“灌浆”的。《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南唐时,又有“字母馒头”。唐人徐坚《初学记》把馒头写作“曼头”。
宋时馒头成为大学生的经常食用的点心,所以《武林旧事》中称:“羊肉馒头”、“大学馒头”。
馒头成为食品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因为其中有馅,于是又称作“包子”。宋王木永《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猪羊牛肉、鸡鸭鱼鹅、各种蔬菜都可作包子馅。同时仍然叫“馒头”。
至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
《馒头》 年代: 宋 作者: 岳珂 几年太学饱诸儒,余伎犹传笋蕨厨。
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芳馨政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馋奴。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年),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