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_在小说《水浒传》中,潘金莲真的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吗

4周前 (03-09 21:16)阅读2回复0
xietoutiao
xietoutiao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5837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16748
  • 回复0
楼主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

一说到封建王朝摄政主政的女人,一般提到的都是武后、吕后、慈禧太后,其实北宋的刘太后是可以和这三位并排的。

刘太后在历史中名气不大,大概是因为她的历史形象比较温和,很容易被历史尘埃埋没,不像武后、吕后。这两位一个称帝,一个等于称帝,都曾在各自的王朝掀起血雨腥风。刘太后在朝堂上虽然也有果断的一面,但却没有任用酷吏,也没有对政敌展开大肆杀戮。

这一点其实和慈禧太后有些像,在朝堂上玩弄权术都一流,但不残忍,不血腥。慈禧太后之所以比较有名,那是因为她所处的时代离我们不远,而且足够刻骨铭心。

但和慈禧太后比,北宋的刘太后在政治操守上明显高出一截。

刘太后虽然也嗜权,但最终做到了以江山社稷为重。而慈禧却是以牺牲江山社稷为代价,来维系自己的权力。

简单说这几句,为得是让大家伙对刘太后能有一个概念印象。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_在小说《水浒传》中,潘金莲真的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吗

在封建王朝最终能摄政主政的女人,肯定都是百年一遇的狠角色。就传奇而言,刘太后其实传奇过另三位。

吕后是刘邦打江山的原配,情况比较特殊,优势比较明显;武后跟刘太后相似,靠美貌和才华征服帝王,但武后的身上多多少少还有母凭子贵的痕迹;慈禧太后更是如此,如果她没生下同治帝,根本没戏。

但刘太后却没有为北宋帝王家生下一男半女,而且出身还极贫寒,其登庙堂上君座,完全靠的是女人的美貌、智慧,还有不可或缺的好运气。

说的再俗点,她才是那个真正得到帝王真爱,并利用帝王真爱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的女人。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_在小说《水浒传》中,潘金莲真的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吗

史书上说刘娥的祖父是后晋、后汉的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因此她从小在成都长大。但从她早先的贫寒经历看,她这个显赫的家族背景一定是编造出来的。

父亲干过都指挥使,再家道中落,昔日都指挥使的女儿也不至于沦落成街头摇拨浪鼓,卖唱的。

除此之外,从她早先嫁的男人也能看出来,她一定是寒门出身。

未来的大宋皇后、摄政太后嫁的第一个男人是干什么的呢?

银匠。

这银匠名叫龚美。

两人成亲后就一起到京城讨生活去了。

谁知,到了大宋京城后,刘娥不久便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这龚美大概是个很会交际的银匠,在京城很是结交了一些朋友,这其中就有在襄王(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府里当差的张耆。

当时的赵恒尚未婚配,有意选姬。

张耆见刘娥有一品佳人的美貌,便给龚美搭了个人生的软梯子,让你老婆刘娥去试试如何,万一被襄王看上了呢?

另一种说法更干脆,张耆直接从龚美那里买下了刘娥,然后当成秀色可餐的礼物送给了赵恒。

不管哪种说法,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刘娥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跟龚美很一致,丝毫不介意老公把自个卖了,否则刘娥日后也不可能长期把龚美当成自己的娘家表哥。

该说这女人的情商高呢,还是该说她的性情很彪悍呢?

天公作美,始一见到刘娥,赵恒一见钟情,随即坠入情网。

由此,昔日的街头卖唱女,银匠的老婆摇身一变,成了王的女人。

但赵恒老爹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很生气,大宋接班人怎么能找个二手卖唱女呢,于是一个严令,刘娥在王府呆不下去了。

女人最大的幸运就是能遇到一个真正对自己钟情的男人,刘娥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女人。

又或者说,刘娥的美成就了她的幸运。

帝王老爹的严令虽然不得不服从,但赵恒并没有抛弃刘娥,而是把她偷偷藏进了张耆家。

这一藏就是十五年。

换平常女人,十五年没有名分不见天日,可能人早早地就废了。但刘娥却是另一种状态,利用这十五年时间,她把自己的美修炼到了更高的层次,有美的内涵,美的智慧。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_在小说《水浒传》中,潘金莲真的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吗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继位,属于刘娥的春天终于来了。

此时的刘娥已经是36岁的妇人了,但这丝毫没影响赵恒对她的宠爱。一进宫,刘娥便被封为美人,虽然品阶不高,但因为宫中的女人除了郭皇后就她一人受了封,所以实际地位很高。

接下来的情节很像后来的慈禧,刘娥常常在宋真宗批阅奏折的时候打下手。这一打下手不要紧,刘娥非同寻常的见地就展现出来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也摸熟了朝政。

当然,在深宫中,光有帝王的宠信是远远不够的,想上位,还得有不可思议的好运气。

这一点,刘娥又是幸运到了极点。

郭皇后生的三个皇子,外加其他嫔妃生的俩,没一个活过十岁。

搞的宋真宗年近四十,居然连个接班人都没有。

还没完,五个皇子全部夭折后,郭皇后在1007年也死掉了。

这等于是为刘娥扫除了当皇后的障碍,朝后看,也扫除了她摄政主政的障碍。

让刘娥当皇后,宋真宗是愿意的,但因为刘娥的出身太低,要想让众臣闭嘴,只有一个办法,想法让刘娥有个儿子。

种种迹象表明,刘娥应该不能生,因此两人想到了借腹生子。在这个环节,刘娥的运气依旧很好,身边的侍女李氏跟宋真宗比划了那么一下,结果就生出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在民间,这事就传的腹黑邪恶了,所谓狸猫换太子,出处就在刘娥这里。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种方式,刘娥有了儿子,子凭母贵,冲破朝中的非议反对后,刘娥勉强当上了皇后。

到这里,刘娥的运气或者说属于她的时势依旧没有结束。

刘娥当上皇后后,宋真宗的身体不行了。

身体被掏空的结果便是权力被架空。

就此,刘娥慢慢地转型成了政治女强人。

宋真宗发现这个苗头后,也曾试图扼杀刘娥摄政的势头,但最终没能成功,带头反对刘娥的寇准等臣均遭到罢黜、流放。

1022年2月,54岁的宋真宗驾崩,留下遗诏: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

此时的小皇帝赵桢只有11岁,所以刘娥实际成了摄政皇太后。

整体而言,刘太后摄政还是很有气象的,开明、宽仁、有作为。

但随着摄政日久,刘太后渐渐地就产生了称帝之欲。

走不走这一步,刘太后很犹豫,或者说底气有些不足。之所以底气不足,那是因为她在朝中并没有培植出忠于自己的外戚势力集团。

从这一点看,刘太后似乎又是有其欲,无其行。

1033年,在不愿归政又不愿称帝的纠结中,56岁的刘太后突然在朝堂上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要着天子衣冠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

猛一看,这很像是称帝前的试探,正式称帝的前奏。

遗憾的是,即便此时的刘太后有这个心理,那也没这个可能了,因为她的身体不行了,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难道刘太后玩的是过把瘾就死的自我抚慰?

让人疑惑的是,过了一把形式帝王的瘾,彻底还政于仁宗后,她并没有脱掉天子的衣冠。

因为这个,便有了临终之时她的那个怪异的举动,不断地拉扯自己的衣服。

仁宗起初不明白刘太后想表达什么。

很会说话的参知政事薛奎解释说:太后这是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衣冠入葬。

仁宗听了,恍然大悟,于是赶紧给刘太后换回皇后的衣冠。

可既然不愿穿天子衣冠去见先帝,刘太后为何不提前脱下这身行头,轻轻松松地死?

难道不到临终那一刻,不知道忏悔?

还是她压根就是另一个意思,为什么不早点穿上这身衣冠?为什么穿着这身衣冠不能多活两年?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刘太后还有10年可活,此前穿天子衣冠太庙祭祖极有可能演变成称帝的前奏。

总之,站在权力心理的角度,参知政事薛奎的解释只是皆大欢喜的答案,未必是正确答案,刘太后的举动更像一个谜题。

刘娥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她在政治上的能力极为突出,不光在她的努力下,宋朝完成了真宗和仁宗的平稳交接,还为宋朝的经济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后世赞她治国的能力与汉朝吕后和唐朝武则天有得一拼,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剧照)

说起来,以刘娥的出身,能做到皇太后,这本身就是一部励志大剧。

刘娥是蜀地人,出身低微,后来嫁给银匠龚美,并随之到都城开封谋生。

龚美是个手艺精湛的银匠,且为人和善,因此达官贵人都喜欢让他去做银饰。刘娥也没闲着,她能一边摇拨郎鼓一边唱歌,每天都会去街上卖艺。

刘娥生得漂亮,歌又唱得好,很快她就成了开封城娱乐圈里小有名气的红人。

当时,襄王赵恒正值婚娶之年,他听说蜀地女子漂亮,便暗中嘱咐幕僚张耆为他物色一个来做他的姬妾。偏偏龚美和张耆很有交情,得知襄王府选姬,就打起了小算盘。

回去和刘娥一合计,索性让刘娥去做襄王妃,以后荣华富贵肯定是短不了。

两人就这样,从夫妻变成了表兄妹。刘娥在龚美的帮助下,进了襄王府。

刘娥的容貌,果然引得赵恒为之倾倒,再加上她聪明伶俐,性情温婉,所以赵恒对她百般宠爱,一心想把她立为王妃。

(宋太宗剧照)

赵恒的乳娘秦国夫人却认为刘娥出身低微,配不上赵恒。所以一心要棒打鸳鸯散。然而赵恒和刘娥正是热恋期,小两口可不是说拆就拆得了的,因此秦国夫人又向宋太宗禀报了此事。

宋太宗见赵恒想搞自由恋爱,便摆起了家长的谱,下了圣旨,命他必须把刘娥赶出开封,并作主把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女儿赐婚给他。

赵恒无奈,又舍不得刘娥,只好把她藏在张耆家中,与她暗渡陈仓,居然过了15年之久。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得以继位。

赵恒继位之前,那位潘小姐早已病逝。宋太宗又指婚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女儿郭氏为妃。

所以,赵恒继位后,便将郭氏封为皇后,其他姬妾并未给予封号,倒是巴巴地把刘娥接进宫来,给她封了个四品美人。

这一年,刘娥已是一个36岁的妇人了。虽说只被封了了品阶不高的美人,但由于其他人没有受封的缘故,她的位分仅只在郭皇后之下。

(赵恒剧照)

如果说刘娥年轻,尚能以色事人。如今她这样的年纪,又没生下一子半女来,在后宫佳丽众多的环境里,想要继续得到赵恒宠爱,并非易事。

不过,刘娥的确是个极聪慧的人,她并没有虚度在张耆家的15年。

她把张耆家的藏书几乎看了一个遍,平日又以研习书法棋画为乐。因此,到她入宫后,已是个满腹经纶的大才女了。

赵恒就是那个感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皇帝,他不仅提倡读书,还特别欣赏才识渊博的人。因此刘娥的才智和聪慧让他愈发着迷,平日里,他要批阅奏折时,便命刘娥在旁边为他研墨。

刘娥奏折看得多了,对朝政事务也能给予一些独到的见解,这让赵恒不免对她刮目相看,从此专宠于她。

公元1007年,郭皇后病逝。赵恒一心想立刘娥为后,但受到朝臣反对。一方面他们认为刘娥出身寒微,一方面就是刘娥没有子嗣。

赵恒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先是给刘娥制造了一份好家世,说她“先家太原,后徙益州,为华阳人。祖延庆,在晋、汉间为右骁卫大将军;父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

接着,赵恒又生出“借腹生子”的计谋。当时刘娥身边的侍女李氏非常忠心,于是他便和李氏行了夫妻之实,不久李氏便有了身孕。

(荣登皇后大位的刘娥)

赵恒知道后,便对外宣称刘娥已有身孕。

十月怀胎后,李氏果然诞下皇子赵桢。按赵恒计划,这个皇子生下来后便管刘娥叫妈。

这下,刘娥不光有了显赫的身世,还有了子嗣,赵恒便又提出要册封刘娥为皇后。结果,大臣们都知道这个皇子是怎么来的,所以议论颇多,刘娥听说后,为了前朝稳定,不得不“固辞”。

赵恒无奈之下,只得给朝中百官加官进爵,这样才好歹堵住了大家的嘴。但册立皇后的事,亦不能隆重盛大,只得一切从简。刘娥终于低调地成为了母仪天下的国母。

赵恒身体日弱,不得不把国家事务交托给刘娥打理。

刘娥也不含糊,把朝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原本一些不服她的大臣,也不得不感叹,她的政治才能不在汉代吕后、唐朝武后之下。渐渐地,刘娥不仅在朝中威望甚高,还笼络了一众重臣。

公元1022年,赵恒驾崩,赵桢得以继位,刘娥也随之被尊为皇太后。

由于赵桢才11岁,刘娥于是临朝称制,大宋的权力从此掌握在她的手中。

(赵桢剧照)

刘娥在朝政事务上,不光赏罚有度,号令严明。文治武功上,她也多有建树,丝毫不逊于历代皇帝。

但刘娥把持朝政后,却迟迟不愿意还政于赵桢。朝中大臣不免疑心四起,都担心她要学武则天称帝。于是有人故意向她敬献了《武后临朝图》。刘娥一见,颇为不乐,把画摔在地上,并说,我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如此,众臣才放下心来。

刘娥65岁的时候,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了。她深知自己时日不多,于是把多年的心愿向大臣们吐露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穿着天子的衮冕,祭祀太庙。

刘娥这个愿望引得朝臣一片哗然。但大家想到不久她就会还政于赵桢,所以还是满足了她的愿望。只是把衮冕上象征皇权的鸟兽,减免了几样。

转眼到了祭祀太庙这天。刘娥身着衮袍,头戴仪天冠,以皇帝的礼仪,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待仪式结束后,刘娥正式将皇权移交给了太子赵桢。

次月,刘娥便病卧在床,尽管赵桢寻遍天下名医,但刘娥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愈发严重。

刘娥临终前,已不能言语,她数次望着赵桢,又用手拉扯自己身上的衮袍。

赵桢不解,便赶紧召来大臣询问,刘娥的举动是不是还有什么心愿未了?

就在众臣百思不得其解时,大臣薛奎说,太后必定是不愿意穿着衮冕去见先帝。

赵桢恍然大悟,于是下令,让侍女赶紧给刘娥脱下了衮袍,并换上皇后的冠服。

由于刘娥并没有仿效武则天称帝,又为大宋王朝做出了卓越的政绩,因此后世评价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参考史料:《宋史》)

在小说《水浒传》中,潘金莲真的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吗

千真万确!

施耐庵从一开始就把潘金莲定义为水性杨花的女人!证据如下!

潘金莲第一次出场,便“有诗为证”,全诗如下

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

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

第二句“笑蹙春山”是指眉毛漂亮,而“八字眉”从面相学上来讲,说这个女人意识不坚定,有些散漫。如果春山做“清浅”之意讲,那么八字眉浅的女人情感模糊。

第四句更要命,云雨是指楚襄王巫山云雨的典故,暗指为男女交欢。而且还用了一个“偷”字。

所以,完全可以断定,施耐庵一开始就对潘金莲做为精准定位。

然后便是通过武松的眼晴来看潘金莲,原文如下:

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雨恨云愁,是因为欲求不满,以照应前面关于武大郎的“不会风流”

三月桃花,风情月意,都是形容潘金莲的风流态度。

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全是衬托潘金莲的性感魅惑。

甚至后面还有“勾引得蜂狂蝶乱”,更是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因为武松,大郎,金莲三人吃过饭之后,金莲要求武松把行李拿回家里,在家住上。施耐庵又写了一个七绝打油,其中最后两句是“英雄只念连枝树,淫妇偏思并蒂莲。”单看这两句就知道潘金莲动了春心!后面更经常“把些言语来撩拨他”。然后作者不过瘾,又写了一首诗。全诗如下

眼波飘瞥任风吹,柳絮沾泥若有私。

粉态轻狂迷世界,巫山云雨未为奇。

如果说前面的诗只是表明她的春心和风流态度,那么这一句已经是禁忌之想了。所以在后面吃饭时用手捏了一下武松的肩膀(这算是挑逗还是暗示?)最最香艳的还是后面,潘金莲倒了一杯酒,喝了半杯,然后看着武松,说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

所谓半盏残酒,不就是暗指已婚的潘金莲么?

现在小说或电视剧里的潘金莲写得比较让人可怜,甚至让人产生打抱不平的想法。但是不得不说,至少在《水浒传》里,作者笔下的潘金莲百分百的是水性杨花的女人。

其实说水性杨花并不正确,按现代的话说,是一个不正经的“欲女”。

其实欲女并不可耻,但是在那个朝代不被理解算是正常的!

扯淡,潘金莲水性杨花?我不完全赞同。

从书中表象来看,的确,这个女人实在不是什么好饼,甚至是让人切齿。但是看看她的身世,委实可怜。给人家打工,被主人欺负不算,还要因为主人的错迁怒到她,把她卖给武大郎,这是什么世道?

卖就卖了吧,潘金莲也是真的和武大过了几年消停日子,而且武大人好心好,对金莲也好。潘金莲呢,也是踏踏实实的守着武大,帮忙做炊饼。夫唱妇随,小日子也还不错。但是武松出场搅乱了原有的宁静。

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武松一到家,潘金莲当时就“变性”了,从原来默默干活的家庭主妇到知寒知暖的贤良嫂嫂,她的内心经历了什么?

书中的武大样貌实在不堪,任谁家好女子恐怕都不会选他做丈夫。可是潘金莲是身不由己,别说嫁给武大,就是一头猪,她也必须嫁过去。忍耐了好几年,面对的是一个谁都瞧不起的矮矬子,貌美如花又正值青春的潘金莲忍受的是什么样的委屈?可是她一直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委曲求全,维系着这一段本不应该的婚姻。

如今,高大威猛,英姿飒爽的武松突然从天而降,我勒个去,天上掉下个武二郎,潘金莲能不动心?她可是年轻貌美的青春期女子,哪个小女生没有心中的白马王子啊?现在,武二郎就这么活生生的站在她的面前,她能不动心?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不赘叙。

潘金莲和西门庆在一起了,这有点……呵呵呵呵,这是出轨了!

可是,潘金莲躺在西门庆怀里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着谁?是西门大官人还是屡屡试探而未得手的武松?我不知道,我想,大家也都不知道。

在人们谴责潘金莲的时候,有没有人想过,西门庆有可能只是武松的一个替代品?相对于老实的武大,西门大官人可是情场老手。说的龌龊一些,武大和潘金莲在一起的时候,有可能只是一个固定姿势,而西门大官人各种撩拨,能让潘金莲感受到不一样的情调。这就好比毒品,一旦沾染了,想戒是非常难的。

再加上武松的绝情,让潘金莲彻底失去了爱的勇气,她知道,心爱的男人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那就把满心的无奈和心酸都借着西门庆发泄吧。

不想多评论这个了,个人观点:潘金莲出轨并非堕落,而是对自己的一种交待。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一个事实,躺在不爱的人身边做夫妻,心里却想着深爱可又得不到的爱人时,是什么感受吧!如果当初潘金莲嫁给武松,会有后来的各种不幸吗?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潘金莲闷死武大的时候心肠那么歹毒,这是好女人吗?我想说,这未尝不是潘金莲对自身不幸的一种发泄。压抑的太久了,从小就被人欺负,怎能不满心怨愤?而潘金莲闷死武大这一段,又有没有可能是施公对某些社会上的弊端的变相抗拒?借这一段书,发泄内心的不满?但凡有良知的人,面对如此的社会风气,谁会不心存怨恨?

再看看几个人的结局,潘金莲被武松一刀杀死,干净痛快。西门庆被武松一顿好打,从楼上摔下去,再被武松砍了脑袋,可谓是遭受了一定的痛苦。而拉纤的王婆被千刀万剐……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潘金莲虽然出轨,但是情有可原,所以死的也没有什么痛苦,这也是她这一生的解脱?

现代研究表明:武植确有其人,但不是书中说的三寸丁谷树皮,也不是挑担卖炊饼的小贩,人家是一米七五以上个头的县令老爷。其妻潘氏金莲,并非淫妇,而是一位温柔贤淑,相夫教子的官太太。无奈按水浒传回答问题,有冒犯处,敬请武氏、潘氏后人有看到者,勿怪为幸。

0
回帖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_在小说《水浒传》中,潘金莲真的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