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青楼真实是怎么样的?真的是风月场所吗_古代“青楼”是正规场所吗?逛一次要多少银子,换成人民币是多少
中国古代的青楼真实是怎么样的?真的是风月场所吗
自唐代以来,“青楼”一词泛指风月场所,但区别于妓院,无论是性质还是这二字间,都透露出风雅气息。
谈及中国古代的青楼,便不禁令人想起“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奢淫画面。仿佛风花雪月的纵情欢娱是青楼的全部,文人雅客亦是释放着被束缚的情与自由。
青楼文化不仅代表了一种服务于国家政权与士族阶级的女性文化,也反映了文人和士大夫这个介于农商与帝王权贵之间的不稳定阶层的精神与文化风貌,不同的朝代和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青楼产业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而士大夫阶层与其关系也越发的紧密,不断地碰撞出汉名族独有的青楼文化。不少青楼名女也在历史的画卷上挥洒了深刻而绚烂的一笔。
“青楼”在其未被赋予特定意义前,主要用来描述富丽堂皇的楼宇,也常用来代指大户人家。
历史上对这样高档的建筑也多有描述,如晋书中描绘的“南开朱门,北望青楼”的富丽景象。而自唐代以来,“青楼”一词已经泛指风月场所,区别于妓院,无论是性质还是这二字间透露出的风雅气息。
谈及青楼产业的产生与兴起,则不得不提春秋第一名相管仲,后世记载“管子治齐,曾置‘女闾七百’,以佐军需”。管仲在齐国首创女闾,成为青楼产业的开创者,当然也有其不得不为之的原因:
首先,创办官方的性交易场所,是属于“国企”,所得利润当充国库,为春秋时期的齐国称霸积累财富,虽不是治国良策,但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可以征收赋税充盈国库,倒也值得一试。
其二,春秋时期王族权贵占有了大量的女性,导致了社会的性别比例失调。官妓便能满足无力娶妻之贫民的需求和缓解这样的社会矛盾。
其三,齐桓公的喜好以及吸引外来人才的新方式,自古才子爱佳人,管仲抓住了这点并以这样的方式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才进入齐国。不得不说,齐国在管仲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之中即积累了财富与人气,为将来的称霸七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青楼产业在唐宋期间得以迅速发展,除了和大名士和名女的曲折故事的传颂以及文人的诗词追捧之外,大抵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市场需求,情与自由的呼唤。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重男轻女的男权社会,再加上王孙权贵对美女的占有,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就导致了性需求的社会问题,然而这只是性交易场所抑或只是低级的“妓院”之流形成原因,青楼产业之所以和文化产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是因为青楼面向的具体阶层不同。
青楼主要面向的是士大夫阶层,而他们的需求不仅仅是人欲的满足,更多的是在儒家文化统治下的对爱情与自由的渴望的需求。
儒家文化的指导下以父母包办婚姻为主,虽然大多都能相濡以沫,但是这样的婚姻却少了几分自由与激情。而饱读诗经的士大夫阶层更渴望自由的恋爱和精神的交流,青楼产业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它贩卖的更多的是情与自由,这对于长期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读书人而言,就像苹果之于亚当夏娃一样,充满了诱惑。
2. 命运的共鸣与心灵默契。
青楼产业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士大夫阶层。而士大夫阶层的知识分子是介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一个弹性群体,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使他们与同样命运无常的妓女之间达成了心灵的默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借助对往日青楼的不羁生活的描写,表面放浪自由,实则抒内心郁郁不得志之悲伤。而青楼女子的命途多舛正与诗人的仕途跌宕暗暗契合,无奈也只能在这样的命运共鸣中相互慰藉。
3. 文学与艺术的交流。
中国古代的文盲率十分高,一般读书之人只是社会中的少数,不足总人数的百分之二,而书生文人又十分渴求文学和艺术上的交流,在青楼中,不仅有能够吟诗作对的文人雅客作伴,还有机会遇到异性知音,能够找到一位佳人过着“红袖添香夜读书”日子也是令人羡慕的一件乐事。从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对钱谦益和柳如是结婚场面之盛大隆重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文人雅士对于在文学上产生共鸣的青楼女子的爱惜之情,大儒士钱谦益竟以匹嫡之礼迎娶名妓柳如是,这种做法在十分在乎名誉礼节的儒家士大夫阶层中实属十分难能可贵。
青楼,几乎包括了所有文学中的道德品格、情欲、爱与自由等意象,可以说文化与青楼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青楼以其独特的韵味形成了别有一般风味的青楼文化,到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可以说无论是青楼文化还是青楼女子的才情都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里通情达理却被命运作弄的鱼玄机,还是“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中爱的轰轰烈烈的薛涛。两位占据了唐代四大女诗人半壁江山的青楼名女,犹如一缕素烟之于历史的画卷纸上,慢慢的向看客诉说着青楼文化中的情与泪。
据统计,在四万多首《全唐诗》中,每二十五首就有一首关于青楼的诗作;其中收录了二十多位青楼名女的百十首诗,当然仅是所有青楼女子诗作的十分之一左右。鲁迅说 :“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故伎家故事,文人间亦著之篇章”。自唐朝以来,青楼文化便如一缕氤氲着茶香的仙气,温润着文人与文学。
青楼作为一个汉名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与经济文化一直息息相关,自唐代至明末以来,青楼产业之文化经久不衰,不仅因为青楼文化所展现的人性之深刻和士大夫阶层情有独钟的情爱与自由,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跌宕起伏之人生和与青楼女子产生的共鸣;还因为青楼文化既与世俗息息相关,又有其独特的的隐秘性,因而在不同的文化中绽放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什么是青楼
青楼的基本意思,是用青漆装修出来的豪华精致的楼房,取自于东方万物萌生孕育之春季,是故有"东方青"之谓,青春不尽之处所。因此最初的“青楼”是帝王之居。故三国时曹植有诗云:“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青楼由来唐代至唐代,才开始分化。共同点都是与生活奢侈 ,芳华,腐朽,富贵,荣华,权利等等上层生活有关系。后来“青楼”的意思就参杂错出,如韦庄的《贵公子》“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与大道、高门相关,与艳游、酒色有涉及了;“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人唱衣曲”,则指妓院。
帝王宫廷的市民化,使身份高贵的青楼,低级到了社会生活的最底层——妓院。
这些诗词都说明了青楼高大上,欢乐无穷,后来引申为固定的风月场所。
一,起源中国娼妓之起源,大概胚胎于周襄王时代,齐国管仲之设女闾,即其作俑者。
《战国策》二卷“东周”卷:齐桓公宫中女市女闾七百。按周礼制度,一闾为二十五家。管仲设女闾七百,为一万七千五百家。管仲设女闾,即是中国娼妓制度,自此以后,无代无之。唐承六朝金粉之後,娼妓之多,空前未有。
中国最早的娼妓,是最早进入制度化的一种行业。管仲治齐国设有“女闾”,女闾就是公娼--不是公家准许的窑子,而是官办的窑子。这是中国最早的“公营企业”,开办目的,是增加国库收入。
二,倡女与妓女的区别:卖艺和卖身
在《大秦赋》里面有个倡后,她就是从风月场所里面出来的。她的这个“倡”,应该不是娼妓的“娼”。这两个是有区别的。南朝梁刘邈诗:“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这里的“倡”,古代泛指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她们是在青楼内卖艺的女孩。倡,多指卖艺不卖身的妓女。古代妓女中只有娼妓是卖身的,歌妓,舞妓等妓女一般都是不卖身的,称为清倌人。当然也有两个都卖的,称为红倌人。青楼里多是卖艺不卖身的妓女,也有卖身的,但数量很少,档次也比较高,接待的都是些达官贵人,风流才子,纯粹做皮肉生意的妓院称为“窑子”,档次较低。这是“倡”与“娼”的区别。
三,娼妓大致有两种:官妓与私妓
最早发明官妓的,是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他设置了拥有700名妓女的国家妓院。同时代的古希腊雅典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也开设了国家妓院,外国佬目的有两个:
01,是满足青年男子的要求,
02,是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
管仲的妓院作用更大。
01,是通过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02,是有利于社会安定。
03,是吸引大量人才。
04,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
管仲的发明很快被天下普及,一时官妓大兴。铺天盖地,到处都是,男人喜欢疯了,家庭问题就是社会问题了。
官妓中有一种专门为军队服务的,叫做营妓,最早的发明者是越王勾践,而正式成为制度则在汉代。汉代以后,家妓兴盛起来,到南北朝达到顶峰。
家妓的地位处于妾与婢之间。妾是满足主人肉体之需的,婢是端茶扫地,铺床叠被的,而家妓的作用是为主人提供艺术服务的。家妓普遍受到严格的艺术训练,实际上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中国的音乐舞蹈不但是她们发扬光大的,也是她们传续下来的。但不论官妓家妓,都没有人身自由,主人对她们有绝对的支配权利。
随着商业的发展,都市的繁荣,在官妓、家妓之外,出现了个体营业的私妓。
私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楼妓女。私妓在先秦已经出现,到六朝时开始活跃,至唐代走向兴盛,一直持续到宋元明清,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一大奇观。
四,青楼文化,歌舞培训班: 教坊
白居易《琵琶行》“名出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教坊就是种管理机构。
长安都城中有所谓“北里”、“平康里”舆“教坊”者,即为当日歌舞风流培训机构。 教坊本是官方设置的艺术排演机构,是主掌俳优杂技、教习宫廷俗乐的官署,其中技艺高超的艺人能够经常给皇帝表演。从唐高祖开始创建,其后宋、金、元明各代均有设立,明武宗时将教坊优秀的艺人都招进了宫,常年在宫廷表演,而宫外的教坊因优秀的艺人流失而难以维持开始衰落,以致后来与邻近周边的妓院合流。
因此,教坊到了明朝才变成妓院,在明以前都是官方的歌舞排演机构,即便唐朝风气开放,教坊也不是妓院,里面的是艺人,不是娼妓。
私妓可分两类。一类是向政府正式注册登记,隶属教坊的,叫做市妓。另一类无照营业户,是名副其实的私妓。私妓的艺术修养不如官妓和家妓。所有这些,都使得青楼文化充满了变幻多姿的色彩。所以说一种青楼是指古代富家女的住所,另一种便指妓院。
宋元以后,青楼成妓院大行于世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比起汉长安平康、北里、章台、行院等词更为风雅。作为上等妓院,青楼中的妓女,一般是艺妓,卖艺不卖身,无论如何,吟诗诵词、弹琴唱曲,仍是最主要的节目。她们中间不乏才华洋溢的诗人、说唱文艺家和戏曲表演艺术家,如薛涛、张窈窕、严蕊、周月仙、张玉莲、马湘兰、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李师师等等。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瓜葛颇深,她们在中国文艺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世界文艺史上,这倒也是我们中国的一大特异贡献。特别是对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五,开青楼必然要有女人来源,不外乎是这样几个途径
管仲时代妓女的主要来源是奴隶,就是所谓“奚”。奚字在象形文字中,是手持绳圈套女人,这些女人被迫操皮肉生意,加入公营企业,这种妓女,就是“官妓”。官妓的制度在中国持续极久,《吴越春秋》里面说“越王勾践输有过寡妇于山上,使士之忧思者游之,以娱其意。”就是官妓。《万物原始》说“汉武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就是官妓,帝王们要打仗,先要解决军士们的生理需要,倒还想得周全!《南史》说齐废帝三千后宫不要,专门喜欢去妓院。每天晚上走后门,趋之若鹜“每夜辄开后堂,至营署中淫宴。”皇帝喜欢官妓,这也奇怪了。官方设有专门的机构。这种机构,在唐朝属于“太常”,“教坊”,“乐营”管辖,负责收税。
官妓的来源主要有三:
01、罪人家属--古代的人权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族。一个人犯罪,常常连累到一家。通常的公式是:男人给宰了,妻女则沦为官妓。
02、奴隶买卖--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在人口比例上比中国多;但在时间持久上,比中国短。中国买卖奴隶,人变成牛马,女人卖到妓院,男人当苦力。
03、堕入风尘,被逼迫无奈,也是变相的一种人口买卖,只不过被买卖的,无所谓良贱了,原来的良家妇女被坏人陷害,卖到火炕就是这一类。
六,家妓,宋代的家庭生活,养妓养到老婆面前
家妓,是养在豪门中的妓女,算是自备的歌星、舞女兼酒家女,她们供男主人陪床,如果生了儿子,才有资格做姨太太。两晋南北朝时,家妓最多:看看这些记载就知道了,宋朝为什么抵挡不住外族的进攻:骄奢淫逸。
《宋书》里面的记载:“奢淫过度,妓女数十,声色放纵”;“家累千金,女妓数十人,丝竹昼夜不绝”;“家乐器服玩,并皆珍丽,妓妾亦盛饰”;“妓妾十余,常自娱乐国”;“唯以声色自娱,有妓十余人”;“居室豪富,妓妾盈房”。
别以为家妓只是豪门自己的规矩,其实是依法有据的。唐朝法令规定:“三品以上听有女乐一部,五品以上女乐不过三人,皆不得有钟磐乐师。”可见官做大了,就可以依法在家开“妓女户”“歌舞班”玩。相对的,官不够大,自然就不能乱开。
上世纪初期的人,自谦称自己太太做“内人”,如果这位太太是“从良”了的,倒真名符其实。原来唐朝称妓女叫“内人”。《教坊记》里说:“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张佑的诗说:“内人已唱春莺啭,柳枝傞傞轻舞来。”都特指妓女。闹笑话了,如果老婆是良家女,怕是要闹离婚的。
历史上养家妓成风,也就出现许多祸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比比皆是。最有名的“落花犹似坠楼人”主角绿珠,石崇最爱的家妓,家妓引起家庭大血案。吴三桂因为一个家妓陈圆圆,引兵入关了, 闹到国家层面的成败得失上来了。
古代“青楼”是正规场所吗?逛一次要多少银子,换成人民币是多少
古代青楼未必都是“正规”的,绝大多数都是非法经营。
春秋时,管仲在齐设“女闾”七百,,一般认为这是风月场所首次正规化。
后世,历朝历代都有官方开设的风月场所,以及民间势力私营的。
从经营的主体来讲,古代娼妓业基本分为五类:宫、官、家、营、私。
宫,专供贵族的。
官,朝廷设置的。
家,高官富贾自置的家妓。
营,向士兵开放的场所。
以上几种,都属于正规的。
唯独私营青楼,正规的少。
这里涉及到户籍的问题。娼户属于“贱籍”,很多人经营青楼,只想赚钱,可没打算变成贱籍。良贱之分,一直到清代雍正年间才废除。
贱籍又称堕民,问题在于,世袭不可改,不能享受一般民众的待遇,不得与一般民众通婚,后代不得读书科举,更不可能成为官员,甚至不能正常参军,就算服兵役,也还要比普通人多纳赋。
正因为娼户贱籍的负面影响太大,所以古代绝大部分娼妓都是非法的,她们是良籍来当娼妓,这是古代法律不允许的。
收留她们的风月场所,自然也是不合法不正规的。这样的情况在古代居多。
消费方面,不一定,但最高档的风月场所,其客人是一分钱都不必花的。
因为最高档的风月场所是宫执,专供皇亲贵族行乐的,比如唐代的教坊女乐。他们来玩,虽然成本一定不低,但没有一两银子是掏他们自己的荷包。
同样的,家妓、营妓也是不可能花钱的。
而官、私两种,那自然是高档场所花得多,低档场所花得少。
花多少,没上限。
清代康熙年间,权相明珠的一个臣下盐商,叫安岐安麓村,他自己置家妓,其他人来他这寻欢作乐,他一次就花掉“银万余”。而安麓村还不是江浙两淮地区最败家的盐商,由他的情况看来,盐商们到高级风月场所玩一次,花掉几万两银子属于常事。
江浙两淮地区的风月场所称为“黄鱼画舫”,北京叫“八大胡同”,两广叫“特察里”“老举寨”,这类风月场所都属于开销比较高的,除此之外,当然也有面向平民的低消费场所,比如上海称为“花烟间”,属于三四等场所,其中娼妓亦分三等:野鸡、咸肉、淌牌。找“淌牌”消费一次,不过几十文钱罢了。
几十文钱什么水平呢?……《儒林外史》里第14回马二先生游西湖,马纯上“肚里正饿,思量要回去路上吃饭,恰好一个乡里人捧着许多烫面薄饼来卖,又有一篮子煮熟的牛肉,马二先生大喜,买了几十文饼和牛肉,就在茶桌子上尽兴一吃。”也就是说,最低消费水平,不过一顿家常饭的饭钱。
古代青楼,又叫妓院,但被人们称为"窑子"。
在以前,这一切都是合法经营,好比今天的歌厅,茶楼,洗脚按摩店。另外还有大叶馆,即鸦片烟管。
据外婆讲,以前的青楼女子被称为"玩家",意为玩耍的女子。
儿时,我问过外婆,去青楼玩一次要多少钱?外婆一提这事,就直骂已经西去的外公,因为外公去了一次青楼,整整花了三石黄谷。
外公是地主,解放时死了,外婆是地主婆,出生不好,一直未嫁,与我们居住到老。因为外婆就我妈一个女儿。
儿时,我问外婆,外公什么样子?外婆说,个子挺干,人青青秀秀,护了个"嫖鸡头",其实就是今天的反背梳。外婆称为嫖鸡头。
外公家因是地主,家里请人长工,外婆在家主持一切,外公在外伙一些富家弟子,用外婆的话说,在外面日嫖夜赌。
外婆讲:有一次,外公去青搂信红院找玩家玩了一夜,进去先交一吊钱的台费。当时的一吊钱为一千铜钱。十吊钱折一两银子。在今天的价值,一吊钱大约100到150元钱的价值。
不过,外公去用的是官金卷,就是王宝长里的美金。外婆说花了多少美金她不知道。只是外公回来,卖了三石谷子,才把债务还清。
外婆说,三石谷,当时一石为360斤,整整的1080斤谷子。
如果用现在价格计算,在1600元钱左右。
我查了一下历史,旧时的青搂,同今天的茶楼哥厅洗脚城一样,分三六九等。去消费的人根据自已的财力,选择挡次。钱少的条件差,钱高的条件好些,而青楼女子的品相也是如此。
结束语,过去的青搂是合法的,是供男人们找乐子的地方,多从事卖淫嫖娼和抽大烟活动。消费单价分档次,有高有低,一般都达千元。高挡次的得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