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孙十万出处?
令人不解的是,现代有越来越多人将孙权称之为“孙十万”。这句话本来是说,无论孙权和谁打仗,都只带十万兵马。但是随着一些读者的不断演绎,孙十万却逐渐变成了一个贬低性的说法。那么孙权确实有这么的不堪吗?
众所周知,孙权曾带兵十万攻打合肥,却在逍遥津渡口被张辽带领了800士兵给吓破了胆子。由此,“孙十万”也逐渐成为了孙权的称呼。那么孙权真实的军事水平,又是如何呢?答案很遗憾,孙权真的远不及曹操和刘备。这一点,从孙权屡次进攻合肥无果便能看出。合肥是江淮一带的咽喉重镇。如果江东军队想要入主中原,则必须通过合肥,这又是江东发展的必经之路。遗憾的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总共有5次,均以江东集团败退而告终。而其中的四次,便是孙权指挥的。不妨就来看一下,这四次合肥之战中,孙权的表现究竟如何?
先来看一下首次合肥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一役之后,曹操损失惨重,只留下了荆州北部一小块地盘。在此情形之下,孙权命周瑜进攻江陵,并派张昭攻打当涂。与此同时,孙权亲率江东大军进攻合肥。而当时镇守合肥的,乃是扬州刺史刘馥和别驾蒋济。据《三国志·蒋济传》记载:“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可以看到,此时的曹操已经无能为力救援合肥,只能象征性的派张喜带着数千残兵做做样子。
就在合肥危在旦夕的时候,蒋济却想出了一个主意:“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孙权的表现,确实叫人失望。他率军打仗,竟然不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而孙权应该做的,是派人去城中探听一下虚实,之后再作判断,即便真有援军,也为时未晚。
而张辽威震逍遥津的这一战,便是发生在第二次合肥之战期间,为建安二十年(215年)。据《三国志·张辽传》记载:“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这场战争,最终以张辽八百大破孙权。而客观来说,孙权指挥不当,确实是这场战争失利的重要影响因素。“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孙权失去了战争先机,又未能及时鼓舞士气,最终造成了这场战争的惨败,就连他自己,也差点被张辽擒获。此役过后,孙权称为无数人的笑柄,而张辽则是名震江东,有了“能止小儿夜啼”的威名。
嘉禾二年(公元233年),孙权又发动了第三次合肥之战。此时的合肥新城,在经历四年建造之后,终于竣工了。不久之后,孙权又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新城,而他的对手则是曹魏名将满宠。据《三国志·满宠传》记载:“(满宠)乃潜遣步骑六千,伏肥城隐处以待之。权果上岸耀兵,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者。”早在孙权进攻合肥之前,满宠对孙权的用意便有过一番精准判断:“权得吾移城,必於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在这场战争之前,孙权的心理便被满宠摸了个大概。在满宠料敌于先的情况下,孙权又如何能取胜?不久之后,孙权又令全综攻打六安,也是未见成效。
一年之后(即234年),蜀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孙权便利用这次机会,自称率领十万大军,发动了他的最后一次合肥之战。不出意料,孙权又遭逢了打败,就连侄子孙泰,也战死当场。据《三国志·满宠传》记载:“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贼於是引退。”可以看到,孙权带兵打仗的能力,确实是一般。(第五次合肥之战是诸葛恪发起的,在此便不做叙述。)
综上所述,孙权在四次合肥之战中的表现,确实不怎么样。在合肥之战中,孙权不懂得兵不厌诈,也不能很好的把握战机;在遭遇挫败之时,孙权也未能调动起大军士气,没做到及时止损,这些都是孙权身上的不足之处。对此,其兄孙策对他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值得肯定的是,孙权虽然军事能力一般,但他自保防守能力却是一流。对外,孙权先后击败过曹操、刘备;对此,孙权也数次平定江东士族的叛乱。从这方面考虑,孙权的综合能力虽然不及曹刘,但也称得上当世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