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宣战的?
抗日战争时,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宣战的?
谢邀!
1931年,“9·18”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但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此中有什么隐情?
1931年,震动中外的“9·18”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奋起反抗。这些抗日武装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比较闻名的有以马占山为总司令的黑龙江抗日救国军,以王德林为总指挥的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以李杜为总司令的吉林自卫军,以邓铁梅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以耿继周为首领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以苏炳文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参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有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武装以及红枪会、大刀会等。迫使日军不得不多次向东北增兵设防。
紧接着,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转移视线,又将侵略目光投向东3省之外,于1932年1月28日武装进犯上海,遭到以十9路军为主的中国军民的果敢 反抗,爆发了闻名的“1·28”淞沪抗战,亦称淞沪保护战。
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1旦长期开战,都会公布断交进进战争状态。然而此后十年,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竟然都没有正式公布断交,也未公布进进战争状态,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
中国为何同日本打了十年后才向其宣战?
原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1直对日本存有妄想 。1937年卢沟桥事变第3天,蒋介石仍让外交部长向日本驻华大使发出照会,要求与日本进行谈判,期看能和平解决战事。但谈判意见 很快遭到日方拒绝,日方高傲地说:“军刀既拔出,焉能不见血而进鞘!”
谈判不成,蒋介石既尴尬,又恼火。娘希匹,这些倭寇真可恶。7月16日,蒋介石压着1肚子火气,指示国民政府行政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对日宣战问题。经过对抗战敌我态势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分析,与会人员足够 权衡对日宣战可能产生的利弊后达成共识,1致认为:不宣战、不绝交是中国目前对日关系的上策。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1是恐援华军需物资的海运线被切断。中国的军需物资远远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中国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1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进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进中国。
2是担心德国军械装备来华受阻。中国在近几年的整军备战中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装备起几个德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订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到货,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缔 对华军售,这对中国的还是抗战十分不利。
3是无力解决双方的侨民问题。如断交与宣战,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而中国目前又无撤侨和护侨的能力,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则可迁进英法等国租界还是发扬侵华第5 纵队的作用,而中国政府却无法驱逐和干预。
正因为不得不考虑与顾及以上的诸种因素,蒋介石才投鼠忌器隐忍不发。在相当长的抗战过程中,他1直摘取着1面守城1面媾和的策略。不过这位委员长组织的几次大型保护战确实打得很卖力很惨烈,尽管最终都失败了,但重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同中国1样对宣战问题十分重视。其内阁曾多次就与中国宣战和断交问题进行讨论。军方的1致意见是“以不宣战为宜”。其理由是,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3国的经济往来,最大限度地切断中国军事装备的输进,但日本也是1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大部分军用物资原料要靠国外进口,如果宣战,同情中国的国家就会限制对日战术原料的出口,日本甚至还会遭到国际上的经济制裁,这对日本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
克制 ,再克制 。终于,机会在等待中来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反法西斯的阵营越来越强大了。这时,蒋介石才再也不需要权衡利弊了,彻底舍弃了对日媾和的念头。
1941年12月9日,是蒋介石扬眉吐气的1天。这1天,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中国正式对法西斯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第2次全球 大战从此掀开了新的1页,全球 正义力量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中国为何在日本侵略十年后才向其宣战?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中日双方当时权衡利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