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面线糊,这一传统美食,究竟添加哪些配料才能让其美味至极呢?
最难忘的滋味,往往深藏于家乡的一街一巷,一餐一饭之中,而泉州面线糊,便是这样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美食,它甚至荣登了《舌尖上的中国3》的殿堂,这已经是它第二次在该节目中亮相,足见其魅力非凡。
面线糊以其独特的糊状呈现,由细腻的面线与地瓜粉共同熬制而成,制作过程中,先将水煮沸,随后加入番薯粉、面线以及各式调料,它既是早餐桌上的常客,也可作为点心或夜宵来享用,搭配上香脆的油条和马蹄酥,每一口都充满了鲜美、清甜与爽滑,浓浓地散发着闽南的地方风情。
谈及面线糊的配料,早期的选择相对单一,仅有油条、卤蛋等几样,而如今,配料的种类已经丰富到让人眼花缭乱,醋肉、大肠、小肠、鸭心、嫩豆腐、卤蛋、鲜虾仁、蟹肉、鱿鱼、煎蛋(蛋都是精心剪碎后加入)、香肠、香菇、猪肝、鸭肠等,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
要问泉州面线糊加什么配料好吃?这还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我钟爱在清爽的面线糊中加入醋肉和油条,这两者的结合,既保留了面线糊的原汁原味,又为其增添了新的口感层次,而若想要尝试更加豪华的版本,不妨加入虾仁、蟹肉、鱿鱼等海鲜配料,不仅让整碗面线糊显得价格不菲,更是海鲜味四溢,令人陶醉。
说起面线糊,还有一段颇为有趣的传说,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来到一个名叫罗甲村的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村民们个个愁眉不展,不知如何招待这位贵客,就在乾隆皇帝下轿之际,一位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利用家中剩余的猪骨头和鱼刺熬出鲜汤,再混入面线碎和木薯粉,精心制作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品尝后大为赞赏,询问这“龙须珍珠粥”的制作秘诀,秀才的妻子机智应答,将这道美食的制作说得神秘而玄妙,不仅化解了当下的尴尬,还赢得了皇上的丰厚赏赐,从此,面线糊的名声便传遍了四海。
不妨教大家一句面线糊的闽南发音:“mī-suànn-kôo”,在品尝这道美食的同时,也感受一下闽南文化的韵味。
(闽南网 林淳淳)
面线与我们常说的挂面又有所不同,挂面主要是以小麦粉为原料,加入盐、碱、水后经过悬挂干燥切制而成的干面条,由于其经过了脱水处理,不含水分,因而可以长期保存,无需添加防腐剂和其他化学物质,而面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比较细的面条,其细腻程度堪比龙须,因此在福建的闽南、普宁以及丰顺的汤南镇等地区,人们更习惯称之为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