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葫芦真的会增加得癌的几率吗_西葫芦真的致癌吗
吃西葫芦真的会增加得癌的几率吗
谢邀,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增加得癌的几率,我查了一下资料,显示西葫芦含有较多维生素C、葡萄糖等其他营养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极高。而且中医认为西葫芦具有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消肿利尿,消肿散结的功效。对烦渴,水腹肿胀,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状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增强免疫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的作用,能促进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有效的预防糖尿病,预防肝肾病变,有助于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长相可爱,外皮嫩绿的诱人,不知道各位对它是什么印象,西葫芦以皮薄肉厚,多汁,可荤可素,可菜可馅!春夏之交,气候逐渐升高,来一盘素炒西葫芦,不仅爽口,而且可以增加食欲,当然还有西葫芦做馅的包子,纯素包子,吃起来也甚是有感…
当然,您要是硬是死磕西葫芦就是有毒,能增加得癌的几率,那咱也得客观事实一点呢,如果你吃的全部都是绿色健康食品,没白天没黑夜的“吃鸡”…是不是也有猝死的风险呢!对了,所以咱看待问题需要客观实际,如果你食用不新鲜,放的很久的西葫芦,那肯定影响健康,还有就是你烹饪时的不健康行为,比如多盐,油温过高,导致菜变得糊了,是不是也会影响健康呢。我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当然,也倡导绿色的思维方式,您说呢……!
谢邀答题。
吃西葫芦当然不可能增加患癌症的几率啦!
西葫芦,属于葫芦科,南瓜属,是一种可食用的瓜类植物。
众所周知,西葫芦是一种家常菜,比如我们常吃的鸡蛋炒西葫芦,肉片炒西葫芦等等。
据中医记载,西葫芦具有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清热利尿、消肿散结的功效。对烦渴、水肿腹胀、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增强免疫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的作用;能促进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预防肝肾病变,有助于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那为什么这么有营养的一种蔬菜却被人疑惑是否会致癌呢?
原来是这样: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召开专家咨询会议,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探讨。2005年,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根据已有资料,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系统的风险评估,结论是“某些食品中含有的丙烯酰胺可能会成为公共卫生问题(may be a public healthconcern)”。不过,现在并没有丙烯酰胺摄入量和致癌风险之间的关系数据,也就无法建立“安全标准”,只是建议公众应该注意膳食平衡,少吃高温油炸和的高脂肪的食物。
食品安全中心做过一系列的实验: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大蒜、洋葱在高温烹调后,平均每公斤分别释放200微克、150微克丙烯酰胺,位列第二、第三名。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灯笼椒(140微克)、茄子(77微克)、芥兰(61微克)、丝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进入前十名。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公斤低于10微克。
西葫芦加热后虽然会产生丙烯酰胺,但其含量仍然低于零食类的薯片和炸薯条,且目前丙烯酰胺到底需要多大浓度才会引起人类致癌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值。目前咱们不也没听到吃薯片吃薯条致癌么?那就放心的吃吧!毕竟西葫芦还有那么多营养成分呢,但是呢,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油炸的哦!
西葫芦真的致癌吗
西葫芦致癌是真的吗?
目前尚无科学依据表明西葫芦可以致癌。
西葫芦,是葫芦科南瓜属植物。中医学认为,蔬菜类食物主要有和中健脾、消食开胃、清热生津、通利二便等作用,适用于脾胃健运功能失常所致的食少、食积、胀满和四肢倦怠等病症。现代研究显示,西葫芦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减肥、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等作用。因此适量食用西葫芦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西葫芦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在高温加热后会释放出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种致癌物,摄入过多容易损害人体神经系统。但这种致癌物质需要在120摄氏度以上且持续加热的情况才会产生。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更健康的方式如水煮来烹煮西葫芦。根据国际权威《食品和化学毒物学》研究,丙烯酰胺致癌/神经毒性作用的安全摄入量上限是每千克体重2.6/40微克,相当于正常体重的成人,一天吃1/15.5斤爆炒西葫芦。
另外,发霉、腌制的西葫芦,里面可能会含有致癌物质,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本内容由广东省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杨广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西葫芦,吃得不糊涂】西葫芦本身不会致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材,尽可能用水性烹饪(以水导热),如蒸,焖,炖,煮,氽。不要用高温烹饪(油性烹饪如煎炸烧烤),油温超过120摄氏度,会让食物产生丙烯酰胺一类的致癌物质,而且对所含维生素类的破坏也很大。炒制西葫芦也尽可能用热锅冷油,控制油温和菜品受高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