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薛的名人?薛广德:西汉经学家,字长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鲁《诗》教授,彭城龚胜、武原龚舍并从之受学,宣帝时,萧望之荐其经行,为博士,参与石渠讲论,隋唐五代薛举,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隋大业三年(公元617年)曾与其子仁果举兵,自称西秦霸王,据陇西之地,率众三十万,不久称帝,迁都天水,后其子继位,兵败降唐,薛稷,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善画人物、鸟兽,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他的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薛涛(770-832),字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
历史上姓薛的名人?
薛广德:西汉经学家。字长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鲁《诗》教授,彭城龚胜、武原龚舍并从之受学。宣帝时,萧望之荐其经行,为博士,参与石渠讲论。
隋唐五代
薛举,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隋大业三年(公元617年)曾与其子仁果举兵,自称西秦霸王,据陇西之地,率众三十万,不久称帝,迁都天水。后其子继位,兵败降唐。
薛稷,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善画人物、鸟兽,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他的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
薛涛(770-832),字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诗人。
薛道衡(540-609),隋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
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唐朝初年大臣
姓薛的名人?
是薛之谦。
1. 薛之谦是一位知名的华语流行歌手和音乐制作人。
2. 薛之谦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词而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他的歌曲通常以真实、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深深触动人心。
3. 薛之谦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关注。
他的音乐延伸至各个领域,包括电影、电视剧等,展现了他的多才多艺和创造力。
薛姓名人有
薛 举: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隋大业三年(公元617年)曾与其子仁果举兵,自称西秦霸王,据陇西之地,率众三十万,不久称帝,迁都天水。后其子继位,兵败降唐。
薛 稷: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善画人物、鸟兽,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他的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
薛 涛: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诗人,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父早亡,沦为歌妓。善歌舞、工诗词,曾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明人辑有《薛涛诗》。
薛 雪:字生白,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清代医学家,其医术与同郡叶天士齐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着作有《医经原旨》6卷等。《湿热论》是他对湿热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见,全书不逾万言,但对于湿热病“感之轻重浅深,治之表里先后,条分缕析,深切详明”。他的《湿热论》与叶桂的《温热论》,可以说是阐发湿热、温热病的姊妹篇。
薛收(591~624年),字伯褒,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唐朝初年大臣,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子。
刻苦治学,孝敬父母。晋阳起兵后,为房玄龄所荐,授秦王府主簿、金部郎中,成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武德四年(621年),随从李世民讨伐王世充,运筹帷幄,力排众议,建议分兵围困洛阳,派兵狙击窦建德。最终,同时擒下王世充与窦建德。从平刘黑闼有功,封汾阴县男。
武德七年(624年),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卒于任上。唐太宗即位后,对房玄龄说:薛收若在,当以中书令处之。追赠定州刺史、太常卿,陪葬于昭陵。
历史上姓薛的名人有哪些?
1、薛居正,生淬年为(912-981),他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字子平,浚仪(今河南省开封)人,五代后唐进士,后周时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监修国史。开宝六年(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撰修《旧五代史》毕,晋平章事。现有《文惠集》传于世!
2、薛仁贵: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大宗、高宗时期。
3、薛涛:字洪度,唐代女诗人,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作诗500多首,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
4、薛端:原名沙陁,宇文泰让改名端,字仁直。西魏、北周时大臣。祖籍河东汾阳,其祖父时迁居冯翊夏阳。薛端少年时专心读书,不慕功名。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时,司空高乾推荐薛端为参军,并赐爵汾阳县男。他见当时北魏的政局动荡,战乱不止,无心从政,即弃官回乡。
5、薛逢:字陶臣,蒲州河东人,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