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后世的传说,刘伯温之所以要挖诸葛亮的墓,是因为诸葛亮墓中藏有一本天下第一奇书——无字天书,刘伯温得到了朱元璋的特赦令后,马上带了随从来到定军山下,很快找到了诸葛亮墓,墓前的石阶上立下了一块巨碑,只见上书五个字:吾知无人到,刘伯温一看,冷笑一声,我这不是到这里来了么,怎么是“无人到”,于是令人把这块石碑砸了,砸完之后,刘伯温得意洋洋,继续往前走,没多远,又看到一块巨碑,上书5个字:只有伯温到,这次刘伯温吓到了,他直接跪倒叩拜,嘴里还说:“妄自尊大了,毁碑碎碑,辱没先师,实在罪过!”
空城计故事脉络?
诸葛亮率兵攻打魏国,运粮草时被司马懿率兵包围,于是用了空城计,令士兵装作百姓出城池,城中没有一兵一卒,自己在城池上弹琴,看到司马懿大兵压境不变声色继续弹琴,司马懿认为有诈,只好令大军撤退.确实是一险计
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空城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军事策略,也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一项精妙计谋。以下是空城计故事的脉络:
1. 背景: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为争夺天下展开激烈的战争。曹魏大将曹操率军南进,蜀国丞相诸葛亮必须找到应对之策。
2. 准备:面对曹军的入侵,诸葛亮设想出了一项独特的计策,即空城计。他下令在离城较远的地方张灯结彩,装扮成庆祝的样子,给曹军以误导,让其认为蜀汉主城已经备好了充足的防守力量。
3. 实施:诸葛亮在城墙上留下门大开的状况,并撤走了大部分士兵,只留下少数守军。他自己则在城中高居城楼,身披龙袍,手持羽扇,漫步于楼上,显得从容淡定,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4. 迷惑:曹军接近蜀汉主城之后,却发现城门大开,内外空无一人。诸葛亮则坐镇城楼,使得曹军充满疑惑和恐惧,认为有埋伏或诡计存在。
5. 撤退:面对迷惑的局面,曹操认为有诈,担心遭到埋伏,最终下令全军撤退,没有进攻蜀汉主城。
通过空城计,诸葛亮成功地以虚晃一枪的手法,迷惑了曹军,并保护了蜀汉主城的安全。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高超的智谋和军事策略,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一。
孔明墓中写的什么字?
据后世的传说,刘伯温之所以要挖诸葛亮的墓,是因为诸葛亮墓中藏有一本天下第一奇书——无字天书。
刘伯温得到了朱元璋的特赦令后,马上带了随从来到定军山下,很快找到了诸葛亮墓。
墓前的石阶上立下了一块巨碑,只见上书五个字:吾知无人到。刘伯温一看,冷笑一声,我这不是到这里来了么,怎么是“无人到”,于是令人把这块石碑砸了。砸完之后,刘伯温得意洋洋,继续往前走。没多远,又看到一块巨碑,上书5个字:只有伯温到。
这次刘伯温吓到了,他直接跪倒叩拜,嘴里还说:“妄自尊大了,毁碑碎碑,辱没先师,实在罪过!”
但礼毕竟站不起来了,又见到石碑下面有一行小字:“伯温带盔行礼,脱盔而起!”原来诸葛了早就料到了,刘伯温拜见自己的时候,不会脱掉盔甲的,这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对此,刘伯温心悦诚服,赶紧脱帽跪拜。
饶是如此,刘伯温一方面为了向朱元璋复命,另一方面抵不住无字天书的诱惑,只好硬着头皮令人挖开了武侯墓国。
只挖几下,就露出一石碑,上刻:“吾墓后世无人盗,只有伯温盗,我知后世有伯温,伯温知后世有谁。”刘伯温吓出一身冷汗。
墓挖开后,但见里面有七口用来盛灯油的大缸,大缸相互连接,并有一根点燃的灯芯,还在燃烧。七口大缸中,有六口大缸中的油已经燃尽了。
刘伯温令手下赶快找无字天书。结果天书没有找到,却看到一块竹板上写着8个字:“伯温,伯温,快快添油。”
刘伯很佩服诸葛亮算尽之后千年的本领,诸葛亮已算准刘伯温要来偷坟掘墓的具体时刻,他吓得赶紧跪下磕了三个头,赶紧退出了武侯墓,恰好此时第七个油缸内的油燃烧完毕,墓室中漆黑一片。
事后,刘伯温令人给七口大缸添满灯油,将墓又重新填上,郑重祭拜,这才离开。
所以,刘伯温偷盗诸葛亮的墓,非但没有得到了所谓的无字天书,而且还赔上了七缸灯油钱,令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