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都在“拆亭”,报刊亭现在还有没有存在价值?
近两年的传统媒体危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2017年与2018年交汇之际,又有渤海早报》《假日100》《采风报》《球迷》《北京娱乐信报》《台州商报》《《无锡商报》《西凉晚刊》《白银晚报》《上海译报》等多家报纸刊物停刊,加上此前的《京华时报》《东方早报》等,传统媒体在大面积的坍塌。伴随这种坍塌的,是以前在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报刊亭在加速度减少。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这个道理吧。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有人惊呼报刊亭价值还在吗?
回顾历史,报刊亭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以北京市为例,从1997年到2008年,经历了三轮大规模的建设运功。到2008年,北京报刊亭总数近2500个,城区超过1900个。这些报刊亭不光便利了市民生活,还解决了一大批困难群众的就业工作,也为很多进京谋生的外地人员提供了工作岗位。卖报纸杂志、小食、饮料、问路,这些成为了城市街头一道风景线。
不过,有些报刊亭伙同骗子卖手机卡,给人瞎指路,这些负面现象也一直存在。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手机成为了一个百宝箱,除了吃喝拉撒,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一个小小的屏幕来解决。各种各样的资讯推送,一定会把生产周期比较长的纸媒推到边缘地带。好在不少纸媒在新媒体大潮中都有了一份家产,能够转型。不过,要多言一句,传统媒体的衰变,根本上来说互联网发展不是主因,而是管控措施。
手机的发展,让印刷的报纸杂志逐渐失去意义,很多人拿着手机就可以找到路,报刊亭的指路功能也丧失了,“流量”越来越少,价值也就越来越低,报刊亭的意义也就越来越小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报刊亭是要慢慢走出历史的。只是,这个过程别太过于疾风骤雨,给那些经营报刊亭的人足够时间去安排好出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