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千古名句_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2分钟前阅读2回复0
xietoutiao
xietoutiao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5617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12347
  • 回复0
楼主

历史上有哪些千古名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莫怨他家井底深,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何处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向阳花木早逢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月换新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春蚕到死丝纺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劝天公重抖擞,不苟一格降人才。

30句千古名句赏析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伟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冷静思索,表明党和红军历经艰难曲折、跨过生死攸关的转折之后,将由此踏上了新的征程。

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大意是指,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更新变化,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有生活阅历的人,用来劝诫走上迷途的人,无论是什么时候,人都必须要走正道!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 雪》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折腰,是指竞相倾倒,也是指,为江山奔走操劳。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有承上启下妙用,将《沁园春 雪》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

4,孩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亲 》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奔向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他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改写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希望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观赏皎洁美好的明月。这诗句,人们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及美好祝1

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形容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也比喻地势十分险峻,具有战略性。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的亡国之苦,好比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真是无可名状的痛苦。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这两句是讴歌大自然万物的赞歌。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美好的启迪。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一年之中,最美的景色,是早春时光,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敏感的鸭子,在水中游动,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字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蕴含丰富的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用做比喻渐渐沉醉于纸醉金迷等不良事物的人。

13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寂静山谷之中,宁静的夜色,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居然惊动了山中栖鸟,春天的溪涧里,不时传来鸟的鸣叫。

1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莲叶和荷花的对比,给人视觉冲击,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展示莲叶无际之美,渲染天地之壮阔。

16,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陆游《初夏绝句》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路两边,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1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阳光映射下,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充盈壮美,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

1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层层树林,染上金黄的秋色,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闲逸情调,几分彷徨和苦闷交织,是王绩的代表作。

19,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2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深,狂风吼叫,狂风卷走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很是凄凉。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大雪来得急骤,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2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描述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诗人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4,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韩愈《李花二首》

李与桃、杏、梅一样,其历史大约已有三千多年。李花色洁白素雅,犹如满树香雪,自古以来,深受人们亲睐,与桃花并称。

2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冬景萧瑟冷落,但硕果累累,这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保持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精神追求。

2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苍茫沙漠,只有黄河横贯其间。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一轮圆圆落日,逼真传神,妙不可言。

2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民歌《敕勒歌》

风吹草低,十分形象,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的情感,以及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2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仙用一个“飞”字,将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然后,诗人用“直下”写出山之高峻陡峭,描绘出水流之急,高空直泻,势不可挡,诗人犹嫌未足,接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2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诗人描绘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秀丽明艳,而那碧绿的江水最美,那鲜红的江花最明艳。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最美的意境。

3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这是一首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厚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忧国伤时,格调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古今独步。

历史上有哪些千古名句_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历史上有哪些千古名句_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历史上有哪些千古名句_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一般常称呼叫燕云十六州。叫幽云十六州也可以,但只有文史学者才会这么称呼,另外“燕云十六州”还有一个叫法:幽蓟十六州。

关于这个问题,凡是了解这段历史,或者看过小说《说岳全传》的朋友都耳熟能详。燕云十六州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已经成为萦绕在宋代君臣、所有老百姓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一,燕云十六州的前世今生

那么这燕云十六州是指什么地方呢?“燕云十六州”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指的是:燕(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云州、儒州、妫州、武州、新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一共十六州。

其中的燕(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州、儒州、妫州、武州、新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

这燕云十六州,是现在的哪里呢?简单说,就是现在的整个河北和山西北部。说具体点,这十六州所指:幽州,今北京市。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县。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新州,今河北涿鹿。妫(音归)州,原属北京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州,今北京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山西灵丘。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州,今山西朔县。

这是中原华夏民族说起来感到纠结和耻辱的一个历史事件。五代十国时的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反唐自立,结果被包围于太原,危急之下,石敬瑭向契丹求援,情愿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如果事成,甘做“儿皇帝”。

当时,踌躇满志但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接到石敬瑭的求援信息后,自然是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队,杀死一万多人,灭亡后唐。同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石敬瑭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后来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

契丹出兵扶植石敬瑭建立了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两人约为父子。当时只有34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整整比耶律德光大了10岁的44岁的石敬瑭为子。

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石敬瑭按照事先承诺,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了长城沿线,致使后来的中原好几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这燕云十六州。由于燕云十六州所处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以及这件事产生的深远影响,使中原后来的北宋政权感受到的威胁竟然持续了长达二百年。

石敬瑭被后人所谴责的主要是割让土地,不仅使中原失去大片领土,而且使契丹轻易占领了长城一带的显要地区,此后,契丹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到黄河流域,中间没有了任何抵抗的天然屏障,为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其实,当时丢失的,根本不仅仅是燕云16州,后唐李嗣源统治时期已经丢了平州,宁州和营州在后唐灭后梁之战时被契丹趁机夺取。此外后晋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派耿崇美诱降,易州刺史郭固被杀,易州也被契丹占领。

也就是说,除了燕云十六州,平州、宁州、营州、易州也丢了。

二,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

(一)地理优势

那么,北宋王朝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呢?前面已经说过,因为燕云十六州为险要的战略要地,易守难攻。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致使中原门户大开,直接导致以后黄河以北、以东地区的北方大片土地几乎无险可守,袒露于外族的威胁之下,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面前,不仅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有着重大影响,而且给后世带来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为后来四百余年间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政治价值

首先,燕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它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当然也是中原王朝在其盛世时经略东北的基地。丢掉了燕云地区,不仅使北部地区无险可守,而且也无形中等于自动放弃了对东北大片领土的控制权。

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载:“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 这段话,形象地阐释了燕云十六州战略位置、以及对一个政权来说政治上的重要性。

对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是其北方的门户和天然屏障。一方面,在国力昌盛的时候,燕云地区是中原王朝经略、控驭北方游牧民族的据点和桥头堡。可以用作战略大本营来使用。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与前沿阵地,可以作为军事斗争的“战略缓冲区”。燕云地区北部的万里长城,与长城五关构成了牢不可摧的人工防御战线。当年,隋炀帝三次征伐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其次,在古代战争中,北方游牧民族以优势见长的骑兵,对于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原军队无疑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在军事地理上,长城对于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南下,则能起到最好的防御屏障作用。而长城南侧的燕云十六州,以其坚固的城池、巍峨险峻的山脉,以及横贯交错的大河,构成了战略上一道又一道防线。它是长城防线的有力依托,与长城构成交相辉映、取长补短的作用。也就是说,假如长城没有挡住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燕云十六州坚固的城池,纵横交错的大河则可以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而对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意义同样十分重大。他们占据燕云十六州后,便可以彻底改变了他们在与中原王朝军事斗争中的被动、尴尬局面。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虽然在军事力量上十分强大,然而,他们没有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没有固定的财政收入。

但是,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后,这一局面将会得到彻底改变。

通过燕云十六州,他们开始了解中原,逐步接触中原政治、经济及各种文明,学习到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核心内容。

(三)国防意义

首先,燕云十六州所辖的地区东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两百公里,面积约为十二万平方公里。其北部在今河北北部地区,处于广阔而平坦的华北大平原北端,囊括雄伟险峻的燕山山脉。

燕云十六州的西部,就是现在的山西北部地区。该地区山脉连绵,山高林密,地形非常复杂。这一呈现东西狭长的地区,形势非常险要,自古就是一道军事天险。

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纵横交错,是战争年代兵家必争之地。从空中俯视燕云十六州,即可一目了然地看出来,燕山山脉、北太行山山脉,就像两座相连的城墙屹立在华北平原的北部。如果燕云十六州没有丢失,那么,以骑兵为优势的北方游牧民族在这一狭长地域,即被阻隔下来,无法南下中原腹地。也就是说,巍峨险峻的山脉,使燕云地区在战略上成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铁骑南下的第一道防线。

其次,燕云地区中部和南部奔流着的桑干河和巨马河,为战略防御中心的河流。

在中国古代,江河沼泽特别是河流常成为拒敌于外的防御屏障。事实上,在冷兵器时代,利用江河设防是常用的御敌办法。此外,江河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运输军事战略物资。

横贯交错的河流显然构建了燕云地区在战略上抵御北方铁骑南下的天然的第二道防线。

燕云地区严密的防御体系,不仅包括天然屏障,另外还有人为防线,那就是纵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和长城五关。这五关分别为金坡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和渝关。雄伟险要的长城和五关构成了燕云地区在战略上抵御北方铁骑南下的牢不可摧的人工防线。

三,北宋王朝的纠结

对于北宋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本来作为中原王朝防止北方游牧势力南下的重重关隘,现在却成为了辽国抵御中原北伐的重要战略地带。尤其是辽国的南京(当时称燕京,即后来的北京),是抵抗中原北伐的咽喉之地,也是契丹辽国南下窥探中原的前沿阵地。具有防御兼进攻双重军事地位的辽国首都南京,无疑是整个辽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焦点所在。

因此,北宋开国之后,面对辽国(契丹)铁骑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的威胁,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广植树木。宋太祖赵匡胤一直没有忘记收复燕云地区,甚至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宋朝还在河北南部兴建“北京”大名府和辽国对峙。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被辽军打得大败,宋太宗赵光义中箭,坐着驴车仓皇逃走,捡了一条命。

在这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占领此地。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尽管有些屈辱,但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于是北宋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把辽天祚帝赶到燕山以西之后,于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后明在此建内长城)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但阿骨打死后,金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

张觉,早年考中进士,出仕大辽,官至辽兴军节度副使。金兵攻辽时,投降完颜宗翰,拜为临海军节度使、知平州时,金太祖完颜旻以平州为南京,让张觉在南京留守。张觉暗中联络北宋燕山宣抚使王安中,归降北宋,拜泰宁军节度使。

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张觉先后受到完颜阇母和完颜宗望的金兵袭击,兵败后逃奔燕山府。

面对金朝的强大压力,北宋无奈,知道无力抵抗,只得杀了张觉,并把张觉的人头用函件送还金国。其实,金国对张觉的人头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两点:一是在外交上给北宋施以压力,探一下北宋的反应,以获知北宋方面的军事实力底细,兼有谍报战的意思。二是从内部瓦解北宋君臣,让北宋军事将领和皇帝离心离德。

张觉事件的处理结果,完全达到了金国借以了解、探知北宋内部情况的所有目的。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占领燕京地区。第二年金国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了中原地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以后,康王赵构不得不将都城南迁至临安(今杭州),北方大片领土被金国占领,燕云地区自然又成了金的地盘。

北宋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一直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志向。岳飞甚至还和朝中主和的投降派大臣多次发生不愉快,最后为此还断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四,燕云十六州的回归

此后,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者统治了455年(913-1368年)之后,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北伐元朝。一年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 攻占了元朝都城大都,燕云十六州结束了数百年北方游牧政权的统治,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

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分封,第四子朱棣封为燕王,镇守北平; 十三子朱桂封代王,镇守大同; 十九子朱橞封谷王,镇守宣府。 成为“九边重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分封,第四子朱棣封为燕王,镇守北平; 十三子朱桂封代王,镇守大同; 十九子朱橞封谷王,镇守宣府。 成为“九边重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自此以后,燕云十六州又成为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北方重要屏障。

燕云十六州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其中, 幽州是今北京,顺州是今北京顺义,儒州是今北京延庆,檀州是今北京密云,蓟州是今天津蓟县,涿州是今河北涿州,瀛州是今河北河间,莫州是今河北任丘北,新州是今河北涿鹿,妫州是今河北怀来,武州是今河北宣化, 蔚州是今河北蔚县,

应州是今山西应县,寰州是今山西朔州东,朔州是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燕云十六州东西宽约六百公里,南北长约二百公里,总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是燕山山脉与太行山脉的交汇处,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它就是横在中原北方的天然屏障


0
回帖

历史上有哪些千古名句_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